中央山脉中段寿丰断层沿线变质度差异之初步研究.PDF

中央山脉中段寿丰断层沿线变质度差异之初步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央山脉中段寿丰断层沿线变质度差异之初步研究

中央山脈中段壽豐斷層沿線變質度差異之初步研究 何恭睿、林慶偉 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 摘 要 台灣的地質分區中,中央山脈東翼可區分為太魯閣帶和玉里帶(顏滄波, 1963;何春蓀,1986;陳肇夏,2000,五十萬分之一地質圖),早期的研究指出這 兩個變質帶之間為一條縱長的斷層所分隔(顏滄波,1963),這一個斷層被稱為 壽豐斷層,為東側高壓低溫玉里帶與西側高溫低壓太魯閣帶的分界,呈東北西南 走向,區域內岩層先後經火成岩之入侵、區域變質作用等之影響,岩層之位態變 化極大,且岩層內小型褶皺、節理及裂隙均極發達。但在已有文獻中,這一斷層 的確實位置、性質、延展及詳細情形始終沒有確定。在標準地點的壽豐,無人能 指出這一個重要界限斷層的準確位置及特性,因之介於這兩變質帶之間的縱長構 造線迄今尚難清楚的加以說明與認定。 本研究的方法是利用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福衛二號影像做調查底圖,進 行小區域細部路線地質調查,並加註劈理走向與傾斜角,以便瞭解變質岩岩體分 佈之輪廓,進一步得知中視尺度的構造現象,沿線並採集標本做白雲母結晶度的 分析。所選取的區域則為花蓮縣的萬榮鄉,區域內從北到南依序有西林林道、萬 榮林道、光復林道三條林班道路和萬里橋溪、馬太鞍溪兩條河流東西橫貫,均通 過過去認定壽豐斷層的位置,利於對壽豐斷層研究的進行。 白雲母結晶度(white-mica crystallinity)常被用以劃分變質岩帶,指示變質度 的趨勢,白雲母(002)結晶面繞射峰半高寬會在前進變質過程中逐漸變窄,因 而成為一個便捷的結晶度量化指標,繞射峰半高寬越窄代表結晶度指數愈小,而 結晶度愈佳(陳肇夏,1994;Kisch, H. J.,1991)。透過白雲母結晶度分析及現 地調查發現區域中白雲母結晶度指數是由西側的 0.16~0.18 向東側 0.22~0.26 驟 變。西側為變質度高之高溫低壓的太魯閣帶;而東側為變質度低之高壓低溫的玉 里帶。而區域中岩性的分佈,在西側的是以黑雲母、石英脈相間的黑色片岩為主, 密集的石英脈發育為其常見的特徵;東側則是灰色的矽質片岩,少有石英脈發 現。區域中劈理位態的分佈也從西側的北偏東 30~60 度朝北;在通過同一條界線 後轉為北偏西 50~80 度朝北。而此條界線初步認定為兩相異變質帶的界線。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