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秋爱教授益气生津法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撷菁`.docVIP

寇秋爱教授益气生津法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撷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寇秋爱教授益气生津法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撷菁`

寇秋爱教授益气生津法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撷菁   【摘 要】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学“燥证”“燥痹”“燥毒证”等范畴,乃津液的化生和运行输布失常。寇秋爱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病机在于脾虚气弱,气不布津,故临床上采用益气生津法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燥证;益气生津;治疗经验;寇秋爱 寇秋爱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房定亚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学术继承人,从事临床30余载,擅长运用中医治疗风湿病,尤其对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及产后风湿有独到见解 SS是一种主要以侵犯涎腺和泪腺等人体外分泌腺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1]。S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病毒、遗传因素、雌激素等多因素参与的炎症及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西药主要采用替代疗法和对症治疗,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本病可延缓病情,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降低或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进而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历代文献虽无干燥综合征的病名,但与本病相关的论述可散见于各医著中,属“燥证”“燥痹”“燥毒证”等范畴。目前,大多学者认为,本病的病机为肝肾阴虚,津枯液涸,脏腑不荣,治以滋阴润燥之法[2-4]。除此之外,寇秋爱教授在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仅单纯以滋阴润燥为治则,往往初治见效,久治则效差,并提出益气生津法从脾论治SS,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寇秋爱教授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脾气亏虚是SS的重要病因 《素问“谷气通于脾……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涎为口之津,脾气亏虚则见口干、唇干、涎少。《脾胃论》曰:“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贯于肺,充实皮毛,散于百脉。脾禀气于胃,而浇灌四旁,荣养气血者也。”《素问“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燥邪致病,津液亏虚,肌肤脏腑失于滋润濡养,燥象丛生。而津液的代谢有赖于脾胃之气,一方面“气能生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之气亏虚,则化生津液的力量减弱,津液生化不足而成燥;另一方面“气能行津”,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若脾气亏虚,气化失司,津液失于输布,则见机体失于濡养而成燥。若津液输布代谢障碍,水液停聚,则可进一步影响气机,气机不畅易致气滞血瘀,则见燥象更甚[5]。李东垣曰:“气少作燥,甚则口中无涎。泪亦津液,赖气之升提敷布,使能达其所,溢其窍。今气虚不供奉,则泪液少也,口眼干燥之症作矣。”这更明确了脾气亏虚,津液失养是SS的重要病机之一 2 益气生津法为基本治则 《素问“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气能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灵枢经“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喻嘉言曰:“凡治燥病,不深达治燥之旨,但用润剂润燥,虽不重伤,亦误时日,只名粗工,所当戒也。”治疗SS时如果只单纯给予滋阴润燥之品犹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燥证,长期使用还有可能耽误治疗。只有从解决津液生化不足及代谢障碍之弊,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病情。寇秋爱教授遵益气生津为则,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自拟润燥饮,有补脾益气生津润燥之效。润燥饮以生黄芪30 g、党参30 g相须为君,一来可补中气不足,化气运津;二来甘泻其热邪,防燥邪新起之端。配生白术15 g、炙甘草15 g、山茱萸15 g、黄精15 g补脾益气生津为臣,《长沙药解》曰:“白术气味浓郁,汁浆醇厚,既养胃气亦补脾气,最生津液而止燥渴;炙甘草之甘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6]山茱萸补益肝肾;黄精补脾胃之精,润心肺之燥。陈皮10 g、当归15 g、红花10 g、枸杞子15 g、麦冬15 g,五味共为佐药,陈皮理气和胃又能助阳气上升,散滞气,助诸甘辛为用,使诸药补而不滞;血为气之母,气虚日久营血亦亏,故以当归补血不足;燥邪日久可致瘀,与红花相配为用,可活血通经;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麦冬养阴生津,润肺益胃。并以少量升麻5 g、柴胡10 g升举阳气,引甘温之气上行。润燥饮中大量甘温之品,补益中气,使津液得以生化,阴精生生不息,脏腑器官沐浴其中,滋润而有生机;辅以少量行气活血之品可助气机运转,少量滋阴药物能缓干燥之急;佐以少量升阳之药,鼓舞脾胃之气上升,从而津液随之上润,口中津生而渴止。全方配伍,补益脾气,中气得充,则化津有源,荣养四肢、九窍、百骸;脾气旺盛,则气化有司,气机运转畅达,津液自行流通,濡养五脏六腑,无所不周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68岁,2013年10月10日就诊。主诉:口干、眼干、鼻干4个月余。现病史:患者2013年 6月开始口干、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