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红色文化形成脉络与内涵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红色文化形成脉络与内涵价值

山西红色文化的形成脉络和内涵价值   厚重辉煌的山西革命历史,铸就了光耀千秋的山西红色文化。省委高度重视大力弘扬我省红色文化,王儒林书记指出:“在中国革命血与火的考验中,三晋大地无数的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无私奉献。我们山西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气贯长虹的革命老区精神,催生了壮美瑰丽的红色文化,始终激励着我们攻坚克难,一往无前。革弊立新、激浊扬清,要把弘扬三晋优秀法治文化、廉政文化同弘扬红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激发和凝聚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富民强省的强大力量。” 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做好山西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就是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山西红色文化的形成脉络,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和价值,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让历史之光温暖人心、滋养人心、凝聚人心。本刊特载 一、从红色山西历史感知山西红色文化 山西红色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在山西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山西红色文化的长城,是由党领导山西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所创造的彪炳天地的业绩、所谱写的波澜壮阔的史诗熔铸而成,一砖一石,历久弥新 山西有着革命的传统。山西辛亥起义是山西革命斗争的起点。1911年山西辛亥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同盟会山西支部实施“南响北应”战略,策动响应武昌起义的太原起义,推翻了清朝在山西的统治。特别是太原起义成功后,武装力量东出娘子关,与在河北的武装力量组成燕晋联军,扼守南北交通要冲,切断了清廷与南方的联系,有力地支援了南方革命。1912年孙中山先生考察山西时说到:“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这是对山西辛亥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辛亥革命前,1905年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时,山西留日学生纷纷入会,到1906年入会的竟有50多人,这在中国北方为各省之冠。同盟会山西支部成立后又有一批在山西入会。辛亥革命历史风云中,山西有许多仁人志士举起义旗,勇往直前,投入推翻帝制、创立民国的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在山西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历史、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山西是响应五四运动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地方党团组织较早的省份之一。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山西响应迅即,有组织的山西大学等11所学校的2000多名学生在太原集会游行,支持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五四运动影响所及,以山西青年学生为先锋及各界的积极响应,推动了山西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山西的传播。1921年5月成立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夏成立中共太原支部。山西党组织的建立,揭开了山西革命斗争历史的崭新篇章。在建党初期和国共合作进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党领导山西革命斗争,组织发动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处于全国革命斗争的前列。山西涌现出和走出了高君宇、贺昌、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等一批共产主义运动先驱和革命家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山西是北方地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北方地区第一支正规红军的诞生地。1931年5月,山西党组织领导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同年7月,山西党组织发动平定武装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这两支红军在吕梁山、太行山燃起革命武装斗争星火,成为党在北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和尝试。红二十四军是党在北方地区创建并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第一支正规红军,转战五台山,落脚太行山北段的河北阜平县,创建了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这是北方地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后来,两支红军遭敌“围剿”,艰苦转战,余部由晋入陕,与陕北红军会合。其中,红军晋西游击队到达陕北后,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两部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随后部队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党和红军领导人领导下,创建、坚持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山西领导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力图“创建苏区,将山西变为江西第二”,成为“星火燎原”革命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了劳苦大众以崭新的希望,使苦难中的山西人民认识到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为老百姓谋利益、求解放的政党和军队,为后来在山西创建革命根据地打下了重要的党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山西是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通道,毛泽东提出“经营山西”的战略构想,把山西摆到关系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全局的重要地位。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硕果仅存”的陕甘根据地成为党中央的“落脚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