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原理大纲(前三章).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学原理大纲(前三章)课件

水环境` 地球上的水 水圈:海洋、湖泊、河流、沼泽等一切淡水和咸水(地球表层水体),大气中的水汽、水滴和冰晶,土壤水、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南北两极冰盖和各大陆高山冰川中的冰,以及生物体内的水,构成了一个大体连续、相互作用、不断相互交换的圈层。 水的自然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五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形态 ④塑造着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内因:水在地表温度、压力下可以发生气液固之间的转化;外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水循环的特点:①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②整体闭合③局部开放④时间与空间上分布不均。 天然水资源:河流径流、地下水、积雪和冰川、湖泊、沼池、海水。 天然水的化学成分(六类):常量成分、溶解气体(溶解氧DO)、营养元素、有机物、微量元素,以及有毒物质。 2、水资源 (1)水资源的定义: 广义:可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对人类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一定经济技术下,可利用的淡水。 (2)水资源的特性:作用上的重要性、补给上的有限性、时间与空间分布不一致(多变性)、利用上的多用性、经济上的两重性、循环性(不断运动并参与自然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 (3)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①生活用水(城镇、农村)②生产用水(农业、工业)③生态用水(广义:维持全球生物地理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的水;狭义:维护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而需消耗的水资源总量。 (4)水的社会循环:给水系统的水源和排水系统的受纳水体大多是邻近的河流、湖泊或海洋等,取之于自然水体,还之于自然水体,形成一种受人类社会活动影响的水循环。(特征:水的性质在不断发生改变) (5)我国的水资源特点:①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人均和亩均水量不多②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平衡,年内和年际变化较大③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降水量和径流量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关系最为紧张的地区。)④水污染的蔓延,极大地减少了我国水资源的可用量。 3、水灾害 (1)水灾害:水过多、过少所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不利影响。(水灾、旱灾) (2) 洪水的成因:①自然因素a.暴雨,绝大多数河湖洪灾(主要原因)b.地质活动,在局部地区导致洪灾。②人为因素a.城市化b.修堤筑坝c.毁林荒地。 (3)防洪减灾的措施:①工程措施:水库工程,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分蓄行洪工程,绿化工程。②非工程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分蓄行洪的运用与管理,完善抢险救灾体系。 (4)旱灾的危害:①犹豫土壤水分含量低,使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造成农业减产或无收②由于地表径流量减少,造成城市及工业用水短缺、人畜饮水困难、航运中断。(直接损失) (5)旱灾的成因:降水(主导)和蒸发(两个基本的气象气候因素)。对于大范围的干旱,由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引起的降水量的变化是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严重程度与地形地貌有关。 (6)降水的时空变化对于干旱的影响表现:①降水的地理分布不均,降水少的容易发生干旱②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节分明的地区,降水少的容易发生干旱③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均,不同区域受大气环流强弱和进退时间不同的影响,降水少的年份容易形成干旱。 水污染 1、主要水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 (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包括底泥污染和水生生物污染) (2)水体:包括水本身、溶解物质、悬浮物、胶体物质、底泥(重金属含量高)和水生生物。 (3)水环境污染物:悬浮物(SS)、耗氧有机物、植物营养物、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石油类、酸碱、病原体、热污染和放射性物质等。 I、悬浮物(SS):亦称悬浮固体,指悬浮在水中的细小固体或胶体物质;a.使水体浑浊,影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b.沉积后使水底栖息生物窒息,破坏鱼类产卵区,妨碍水上交通,减少水库容量c.悬浮物中的无机和胶体物质吸附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农药等,会形成危害更大的复合污染物。 II、耗氧有机物: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消耗大量的氧,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一般常用的综合指标有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或总有机碳(TOC),最常用的指标是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II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