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扎染艺术特点与其现状探析.docVIP

湘西苗族扎染艺术特点与其现状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西苗族扎染艺术特点与其现状探析

湘西苗族扎染的艺术特点及其现状分析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湘西苗族扎染的历史背景、工艺制作、艺术特点以及发展现状。旨在深入挖掘湘西扎染的独特艺术魅力,为扎染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做出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湘西 苗族扎染 艺术特点 传统 扎染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门防染技术,发源于民间的手工技术,其历史悠久,并且注入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苗族的地域背景和文化社会环境造就了湘西扎染的独特艺术魅力 一、苗族历史背景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境内有汉、土家、苗、回、瑶、侗、白等30个民族,人口283万,世居主体民族土家族占41.5%、苗族占33.1%。辖吉首市和花垣、保靖、永顺、龙山、泸溪、凤凰、古丈7个县,总面积15461平方千米,州府吉首为武陵山区(湘、鄂、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湖南省有155万苗族人,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中在花垣、凤凰、吉首、保靖、古丈、泸溪居住的苗族达100万。旧时,苗族多居住在偏僻山区,往往在半山腰和高城上自立村寨,形成立体分布。近现代才迁往城市,长期以来他们与湘西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聚族而居的湘西苗族自称“果雄”,为“九黎”“三苗”后裔。湘西苗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几千年来,苗族人诚诚恳恳,用双手不断记录着苗族的文化变迁。扎染作为苗族日常用品的表现织物,记录着苗族人勤劳、淳朴、善良的历史诗篇。苗族扎染艺术历史悠久,其起源现已无从考证,目前也尚无定论。不过据推测,这种印染工艺当在夹缬之前,因为早期扎染防染工艺较为简便,仅用针、线做工具即可 二、苗族扎染的工艺制作 扎染,是指通过对染前织物进行缝、绑扎、绞结等防染处理,使染色后的织物因部分未上色而出现花纹的染色工艺。苗族扎染制作有九道工序,主要包括刷、扎、浆、脱、染、漂、晾、拆、碾等 一道工序之刷,主要就是在制作好的白棉布上绘好图,然后在白布上蒙一层白色的薄塑料布,塑料布上面布满了许多花纹图案的小孔,用刷子沾染料的水在上面刷一下就能透色到白布上。二道工序之扎,在刷好的白棉布上用针扎穿线,扎花的技巧不一样,所形成的花纹和图案也不一样,有捆扎法、折叠法、卷针法、混合针法等。三道工序之浆,为了更好地着色就需要先去掉白棉布上的浆,一般扎结好的扎染白布需要放在冷水池里浸泡两到三天。四道工序之脱,浸泡好的扎染布由于上面有很多水,需要经过脱水处理才能做下一步的染色工作。五道工序之染,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程序,布料染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案的美和纹理的清晰与否,在染色的过程中不可过快或过慢,应该顺着染布的方向来回搅动,有时候需要翻布搅动,而且需要多次反复的浸染。冷水里浸染周期长,现在一般都采用化学染料,在热水里浸泡大约几小时就能完成。六道工序之漂,扎染布染好色后需要在冷水池里漂洗,用棍子搅动布料使其更好地漂洗干净表面上的杂色,一般只需要两次清水漂洗就可以完成这道工序。在漂洗过程中需要注意轻微搅动,以防布料上的色料被破坏。七道工序之晾,漂洗完后就需要把染布放在室外朝阳的晾晒架上,在晾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晾晒的方位和面积,以便更好地被太阳照射,这样就会加速晾晒的时间。在晾晒之前可以先脱干,晾晒时不宜暴晒。八道工序之拆,拆线是最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一般都由年长者或有经验的人去做,拆线不可过快,一个好的作品拆线过程尤其重要。九道工序之碾,扎染布拆线完毕后就需要做最后一步――碾布,这样是为了面料效果更好地得到呈现,碾布时会把染布放在一个较为平整的桌上,多次碾布,凹凸不平的布在碾完后就会变得平整顺滑 三、苗族扎染的艺术特点 扎染作为我国染织物的品种之一,在我国染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湖南湘西苗族的工艺以及艺术表现力有着自身区域的独特风格,苗族扎染在图案造型、肌理纹样、色晕效果等方面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凤凰扎染从实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主要有以下艺术特点: (1)图案优美。苗族扎染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图案造型丰富多样,在化学染料出现以前,当地一直采用的都是草本植物染料制作,而板蓝根植物染料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染料之一。板蓝根经过清洗和发酵放入扎结好的布料里,会形成蓝白颜色的扎染图案,给人宁静、淳朴、自然之感。蝴蝶花纹图案则是苗族人特有的图案之一,当地人崇拜蝴蝶,所以制作的图案多采用蝴蝶造型。还有枫叶图案,苗族人认为枫叶树是保护神,生病或祭祀时都会用到枫树或枫叶。这些图案不仅造型独特,而且花纹精美,线纹清晰,自然淳朴 (2)肌理凸显。肌理是苗族扎染艺术的另一特点,在扎染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表面的面料进行夹叠、捆扎或挤压,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一方面不同的挤压或扭曲会形成不同的造型图案,另一方面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