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刻中史实记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石刻中的史实记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位于滇东北云川交界处的盐津县豆沙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堑,为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五尺道”的要隘。因其对岸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故又称“石门关”
石门关(关隘建筑)始建于隋朝,以前有一尺二厚的两扇门,门一关,门杠一顶,中原和边疆两面就隔绝了
在唐天宝9年,天宝战争爆发,南诏叛唐,这道石门就关闭了,一关就是40多年。到了袁滋受命赴南诏去册封异牟寻,才重新打开了石门关
袁滋题记摩崖石刻,就是在这一历史大事件发生时的记录。要提这一历史事件,必然要提及天宝战争
战争背后的政治阴谋
唐李隆基早些年也是个雄主,但自从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国主耽于享乐,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安禄山任三道节度使,军权在握
当时天下形式,除中原的大唐外,在西南还有吐蕃及南诏国。南诏作为唐王朝的附属国。杨国忠一直想消灭南诏国,便派遣张虔陀出任姚州都督府都督
在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南诏国第五代王阁逻凤带着他的妻子到姚州都督府拜见张虔陀,张虔陀借此机会侮辱他的妻子并勒索钱财,引发长达九年的天宝战争,并为安史之乱埋下祸根
此事详情,大致如下
天宝七年(748年),南诏国主皮罗阁死,其子阁罗凤立,唐封阁罗凤袭云南王
唐王朝控制了洱海地区之后,便加紧经营滇池区域,筑安宁城,开步头(今元江)直通安南,受到爨氏各部反抗,杀筑城使者越崔都督竹灵倩,唐王朝派南诏前往镇压,阁罗凤乘机拉拢爨氏各部,奏请朝廷以各爨氏谢罪而罢
阁罗凤还将一女嫁给爨归王之子守偶,另一女嫁给爨崇道之子辅朝。唐认为南诏势力进入滇池地区,对已不利,遂派李宓以反间计挑起爨氏内讧。爨崇道杀爨归王、爨日用。归王妻阿姹求救于南诏,南诏出兵杀崇道父子,导致唐与南诏矛盾激化。唐朝廷决意打击南诏,想以皮罗阁另一子于诚节取代阁罗凤,并加倍征取粮税以削弱南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云南太守张虔陀,毫不顾忌地在南诏新国主来觐见他的时候,肆意勒索阁罗凤,并作出了侮辱阁罗凤妻子的行为,可以看出边将已经骄纵到何等地步,以及这一切背后的政治阴谋
阁罗凤受此大辱,回到南诏后,发兵功打姚州的37州县,杀了张虔陀,史称“姚州之役”。张虔陀被杀,实属罪有应得。《南诏德化碑》列举了张虔陀的六大罪状,说张虔陀先是勾结吐蕃,企图夹击南诏;阴谋扶持阁罗凤的二弟诚节为南诏王,颠覆阁罗凤的统治;唆使爨崇道与南诏为敌,制造事端;更为南诏所不能忍的是,只要与南诏交好的唐朝官员,张虔陀一概不启用,偏偏重用那些仇视南诏的人,企图孤立南诏;张虔陀时刻进行军事准备,不时谋划军事袭击南诏;故意加重对南诏的赋税征收,征求无度。可以看出,张虔陀的这些行为,具有明显的挑衅倾向,目的是激起南诏的反抗情绪,离间南诏与唐王朝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唐朝宰相杨国忠集团一贯的手法。正如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新丰折臂翁》中所说:“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人生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天宝战争打响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玄宗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大军8万进攻南诏。唐军兵分三路,一路由鲜于仲通率领,由越蒿一带沿清溪关道南下,由今天的滇东北地区进入云南;一路由大将军李晖率领,从会同路进攻,进入姚州地区,迫近洱海地区;另一路由安南都督王知进率领,从步头路北上,进入滇中地区。三路大军从不同的方向直奔南诏腹地
面对严峻的形势,阁罗凤派出特使杨子芬、姜如之到曲靖鲜于仲通军中,向鲜于仲通陈述“姚州之役”张虔陀被诛的事实经过,说明事情的起因与过错在张虔陀而不在南诏,南诏愿谢罪请和。特使对鲜于仲通说,虽然吐蕃早已对南诏威逼利诱,但南诏不为所动,仍然一心向唐。吐蕃已是虎视眈眈,依据情势,如果唐军执意要进攻南诏,唐南双方交战,吐蕃将坐收渔翁之利。鲜于仲通不为阁罗凤的求和与谢罪姿态所动,继续率大军向洱海地区进发。当鲜于仲通兵行至白崖时,阁罗凤再遣使者请和,鲜于仲通不仅不允和,反而扣留了南诏的使臣。大战一触即发
唐军的一队骁骑,在大将王天运的率领下,秘密绕道点苍山西坡,企图在漾濞一带登山奇袭南诏。鲜于仲通亲率主力,直抵龙尾关(江口)。此时,阁罗风第三次派出使臣求和,鲜于仲通仍不予理会。他心想,8万唐兵已包围了苍山洱海之间的南诏腹地,又有奇兵从苍山西坡突袭,大军由西洱河东岸从水道向西进攻,同时由陆路猛攻龙尾、龙首二关,东西夹击,南北协同,可一举而下,直捣南诏太和城,成就非凡伟业
对于此时的南诏来说,唐王朝大军在南,吐蕃大军在北,形势万分紧迫。南诏向唐王朝请和无望,改向吐蕃求援。当时吐蕃御史论若赞率领大军已经驻守在洱海北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