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1 登西台恸哭记 谢翱(1249-1295) 字皋羽,号晞发子, 福建长溪(霞浦)人,南宋诗人。 有《晞发集》 本文表达为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宋朝覆亡而恸哭的强烈爱国情感。记叙1291年,南宋灭亡13年,文天祥殉国9年,作者与友人渡富春江登严子陵钓台,祭奠文天祥之事。 文章结构 一、哭祭的背景:睹物追思 二、哭祭经过(三哭) 1、景物、环境:凝重、阴惨 2、哭祭情况:跪伏、号而恸、击石、作歌 元人逻舟出没 风帆怒驶,久久难渡 三、著述之意: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重点掌握: 1、理解本文为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宋朝覆亡而恸哭的强烈爱国情感。(文章记登西台哭祭文天祥的经过,叙述了时间、地点、景物记忆哭而复歌、长恨号恸的情景,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文天祥沉痛的悲悼之情,寄托了深切的亡国的哀思。这种感情贯注在一篇中,首尾呼应,关合全文。) 2、领会本文“哭”字贯串全文的结构特点。(文章第一、第二自然段追叙往事。先追叙文天祥在国事危殆之际抗战殉国的经历,以及作者与他的交往;再追叙文天祥死后作者触物追思的伤悼之情,以及始哭于姑苏,再哭于越台的经过,既为写登西台恸哭交代了背景,也在追叙往事中深切表达了作者对文天祥的追思哀悼之情。) 3、具体分析本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在表达主题、抒发情感、烘托气氛等方面的艺术表现能力。(以景物描写烘托祭奠的凝重、肃穆的气氛,突出了风紧、云暗、雪狂,凄凉阴惨给哭祭者心灵形成的重重心理感应。又以细节描写直接宣泄作者心中痛惜悲愤之情。文章更以元人逻舟频繁出没威胁,作者与友人归途中“风帆怒驶”,久久难以渡江等种种危险因素为衬托,突出作者一种独特的感受。文中哭祭忠烈英魂的时间、地点、场景、心理诸多主客观因素共同构建天怨人怒,天人同悲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4、为什么说文章最后一段具有深化题旨的作用?(文章最后一段自序著述之意,表达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用心,看似与正题无关,却曲折地表达作者有余不尽的故国兴亡之感,深化主题。) 重点词句 1、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京畿以外五服 ,南方为南服) 2、公以事过张睢阳及其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3、余恨死无以藉手(藉,借。无可奉献)见公。 4、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 5、买榜(摇船的用具,这里指船。榜人,船工)江涘(sì水边)。 6、还,与榜人治(整理-准备)祭具。 7、憩(qì休息)祠旁僧舍,毁垣枯甃(zhòu井,砖砌),如入墟墓。 8、往来必谒(拜访)拜祠下……眷焉(怀念)若失。 。 重点词句 9、有云从西南来,渰浥浡郁(yān yì bó,云气浓郁升腾),气薄林木。 10、歌阙,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jiè感叹) 11、还憩于榜中……举酒相属。 12、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 13、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 14、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 15、然兹游亦良(确实)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确实)可悲已 课后答案 1、本文两次提到他的父亲,为作者回忆与文天祥的交往以及叙写登西台祭奠文天祥的事件提供了铺垫,并感慨江山沦亡,人物凋谢,怅然若失,寄托了作者深切的亡国哀思。 2、文章第1、2自然段追叙往事,既为写登西台恸哭交代背景,也在追叙往事中深切表达作者对文天祥的追思伤悼之情,其中一再点明数年来作者怀念文天祥的时间、地点、场景,强烈表示作者心中的深哀剧痛由来已久,确实到了难以抑制、不得不发的程度。 第三自然段作为本文主体,细致入围,真切感人地记述了作者西台恸哭的全过程。作者既以景物描写烘托祭奠的凝重、肃穆的气氛,又以细节描写直接宣泄作者心中痛惜悲愤之情,更以元人逻舟频繁出没威胁,作者与友人归途中久久难以渡江登危及祭奠与生命的种种因素为衬托,突出作者的独特感受。诸多主客观因素共同构建天怨人怒,天人同悲的艺术效果。文章在叙事中抒情,寄情于具体而郑重的叙述之中,写得情境俱在,曲折深沉。 课后 3、为什么说文章最后一段具有深化题旨的作用?(文章最后一段自序著述之意,表达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用心,看似与正题无关,却曲折地表达作者有余不尽的故国兴亡之感,深化主题。) 分析题: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 分析这个片段: 1.说一说景物描写与细节描写的作用。 (1)、景物描写的作用:作者以景物描写来烘托祭奠的凝重,肃穆的棋风。突出风紧、云暗、雪狂。凄凉阴惨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