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八章冻土地貌1.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冻土地貌1

分布 全球冻土面积3500万平方公里,占大陆面积的1/4 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冻土面积最广 中国:北纬48°以北的黑龙江地区、西南海拔4300-4500m以上的高原,215平方公里 地下冰(Bodeneis, Crytosphene, Subsoil ice, Subsurface ice, Underground ice) 冻土内所含的冰 按成因及其埋藏方式: * * 极地、亚极地地区和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 降水量很少,地面裸露 气温极其低,平均温度0°C 冻土(Frozen Earth, Frozen Soil, Frozen Ground) 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 冻土地貌包括冰缘地貌(Periglacial Geomorpholgy ) 第十一章 冻土地貌 (Periglacial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冻土(Frozen Earth, Frozen Soil, Frozen Ground) 冻土层 冻土:温度在0°C以下,含有冰的土(岩)层,有些土层尽管温度低,但没有冰的存在,称为低温寒土 冻土的组成:活动层(交替层)-季融层或季冻层 永冻层 季融层或季冻层实际上是活动层的两种状态 隔年冻结层 多年冻土层活动层的变化 冻土层 当活动层每年秋末自地表向下冻结时,由于底部的永冻层起阻挡作用,结果使其中间未冻结的融区(含水土层),在上下冻结层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形成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弯曲结构---冻融扰动构造,或称冰卷泥 冻土层的厚度和分布 纬度的控制---永冻层顶面的埋深自北向南加深、厚度变小 西伯利亚厚约数百米,我国东北一般不超过25-30米 冻土分布的下限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冻土层 气候----散热量与吸热量的关系、冻土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较长周期的气候波动性冷热变化 土质 - 颗粒越粗(如砂砾层、砂岩层等),含水量少,导热性高,活动层厚,永冻层深 - 土层颗粒细(如粘土、亚粘土等),情况相反 - 泥炭的导热性差,永冻层埋藏很浅 - 地表水和地下水常加大冻土融化的深度 地形----坡向和坡度 - 昆仑山西大滩--同一高度和深度的阳坡和阴坡的地温相差2-3°C,冻土分布的下限差100米 - 坡向对冻土发育的影响还随坡度的减小而减弱 植被与雪盖------植被可以阻止土层中热量的散失 冻土发育的影响因素 洞穴冰 埋藏冰 胶结冰 分凝冰 侵入冰 裂隙冰 土层的上部分,颗粒之间孔隙水直接冻结形成 水分充足,细粒,均匀---整体状构造冻土 水分不充足,碎石亚砂土,不均匀---团粒状构造冻土 透水强残积碎屑物,接近永久冻土层----砾岩状构造冻土 土层下部或胶结水之下 呈水平层状、透镜状、网状、团块状 聚冰作用 中部巨厚的冰层顶面永久冻层的上界面 构造冰 聚冰作用:土层中不均匀冻结作用引起,当图层中存在已冻结的冰和未冻结的水时,一般已冻结的冰周围的温度较低,饱和蒸汽压也较小,而未冻结的水的周围的情况相反。这种条件下,液态的水中升华的水分子要向蒸汽压小的冰体上凝结起来,从而不断加大固态冰的体积。 冰脉和冰楔 承压的地下水侵入到冻土中凝固形成的冰 主要分布于冰川的前缘地区,是冰川融化后残余下来的“死冰”,后来又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 冰脉 冰脉:充填于岩土裂隙中的冰,对基岩的破坏作用极大 冰对裂隙壁产生巨大的压力,把围岩胀裂开----冰劈作用 疏松湿润土层的冻结与基岩不同。 冻结之初 整个土体发生膨胀 完全冻透 土体开始收缩 进一步冷却 收缩应力 土层破裂为多边形裂隙网(冷冻裂隙) 冰脉 水充填 冰脉的形成使寒冷冻裂隙进一步加宽加深,有的甚至可贯穿到冰冻层的深处 冰楔 冰楔:当形成冰脉之后,来年融化时,在永冻层中的部分保存,当寒冷再次来到时,又在原来的位置上产生下伸的裂隙,它重新将永冻层中早期冰脉劈开,形成新的脉冰。如此年复一年,每年冰脉多要经历一次劈开—充水—冻结的过程,这种被多次充填的冰脉称为冰楔。 冰楔的规模:宽数十厘米,深度1米左右 与围岩的关系------后生(多层后生)、同生冰楔 地下水 冻土地区按其与冻土层的关系可以分成:层上水、层间水、层下水 层上水:活动层中的地下水 每年多发生一次熔化和冻结 季节性承压性 层间水:永冻层中个别融层和融道中的地下水 层上水与层下水联系的纽带 层下水:永冻层以下不冻层中的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 冻土地貌(Frozen Ground Geomorphology) 冻融作用是指冻土层中的地下水和地下冰在气候周期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