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甘肃景泰老龙湾丹霞地貌质疑..黄可光张.doc

甘肃景泰老龙湾丹霞地貌质疑..黄可光张.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肃景泰老龙湾丹霞地貌质疑..黄可光张

甘肃景泰老龙湾丹霞地貌质疑* 黄可光 张 勃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兰州 730070) 提 要 本文对甘肃景泰老龙湾的红层中非红色调岩层构成的地貌,是否亦可称之为丹霞地貌作了初步探衬。以岩石地貌学的角度看来,目前比较倾向于认同。 关键词 岩石地貌 红层 红层地貌 丹霞地貌 甘肃景老龙湾地区,山形奇特,水波荡漾,气候宜人,景色幽静,现景泰县拟开发作为旅游渡假区。但对该地主要景观的认识,却颇费思考。 1990年10月25日,《甘肃日报》发表了“老龙湾发现石林”的报导。次年5月陈致均前往考察,认为该地为第三系上新统临夏组红色陆相碎屑岩分布区,为丹霞地貌景观。并写成“甘肃景泰老龙湾的丹霞地貌”一文,发表于1994年《第二届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但目前关于该地的地貌类型仍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主要是因为其主体岩层为黄色调,似乎不符合丹霞地貌定义。1998年7月,笔者曾看到老龙湾的录象资料和景观照片。这里结合有关资料谈点个人看法。 笔者认为,如欲判定某一事物,必须分析和认识其本质属性,依此才能确定类别及与其它事物的区别。所以,判别丹霞地貌,也只能从丹霞地貌的本质属性着手。笔者认为,丹霞地貌的本质属性有二,即①由红色陆相碎屑岩(红层)组成;②具有悬崖峭壁。目前看来,后者意见不大;前者问题颇多。 众所周知,不同性质的岩石会表现出不同的地面形态。因此,以岩石作为地貌分类的依据,研究不同岩石的地貌表现,是为岩石地貌学。红色陆相碎屑岩(红层)与石灰岩、花岗岩、石英岩等各不相同,其地貌表现也自成一体,遂成红层地貌。事实上,尽管形成红层地貌的外营力,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河流为主的,但在不同的地区,它们的外营力组合似乎也不一致。如在甘青等半干旱地区,间歇性水流和风化作用尤显重要。在海岸地区,海水的影响更为主导。它还经受一定的重力作用(丹霞地貌更为关键)和溶解过程。看来,把某一外营力作为形成它的主导营力,并不适合。因而,变换一下考虑问题的角度,用岩石地貌学的观点,突出岩性,把它作为地貌分类的依据,似乎更为恰当。把红层地貌看作为一种岩石地貌好象更为合理。这里,红层地貌又可明显地区分为和缓坡面的红色丘陵(低山)以及具有陡直坡面的丹霞地貌。 现在的问题是在红层研究中,发现它并非皆为红色调,其间往往夹有从白到黑的各种颜色的岩层。鲁欣在其《沉积岩石学原理》下册第94页中指出:“红色建造很少见到仅仅是由红色的、浅红褐色岩石组成,其中常常有绿色或浅灰绿色的岩层,有时有几乎白色的岩层”。这一情况,在《西北区域地层表—甘肃省分册》中极为普遍。如老龙湾所在的靖远—西吉地层小区,其上新统临夏组(N2L)在靖远县徐湾的钻孔剖面,如下表。 而临夏组在临夏王家山的剖面,分为四个岩段。第一岩段,1-5层全为褐红色,厚度大于660m。第二岩段分为六层,厚322m。其中6.灰黄色砂砾岩,26m;8.灰黄色砂岩 上部 >253m 13. 灰绿色角砾岩(未见顶) > 31m 12. 砖红、紫红、桔红色砂砾岩、角砾岩、砂岩、砂质泥岩 79m 11. 灰绿—灰黄色泥质角砾岩 3m 10. 砖红色砂岩与砂砾岩互层 71m 9. 灰绿色松散棱角状砂砾岩 6m 8. 棕黄、棕红色砂岩、砂砾岩 26m 7. 砖红色泥岩 9m 6. 棕红、浅砖红色砂岩夹薄层次棱角状砂砾岩及泥岩 32m 5. 砖红色次棱角状砂砾岩 8m 4. 土黄色砂岩 7m 3. 土黄、砖红色泥岩夹薄弱砂岩下部 11m 下部 >16m 2. 灰黄色砂砾岩层 3m 1. 锈黄、黄色半胶结砂岩夹薄层桔红色泥岩(未见底) >13m 夹褐色砂质泥岩,40m。第三岩段四层,厚44m。其中12.灰绿色砾岩,2m。第四岩段,厚88m,为16.淡灰色砾岩,10m;17.浅褐色泥岩,78m。在总厚度大于1513米的剖面中,也有较厚的非红色层。 正因为红层中普遍夹有非红色岩层,因而,这些非红色调岩层构成的地貌,能否称为红层地貌?肯定的答案是比较恰当的。因为,如果把红层中非红色调岩层构成的地貌不看作红层地貌,那么,在同一套红层分布的平面上就可能出现红层地貌和非红层地貌的镶嵌,出现混乱;在垂直面上,也会造成两者上下叠置,不知所从。如临夏王家山基本上是由红层构成的红色丘陵(低山),但把其顶部第四岩段组成的地貌排除在红层地貌之外,或因其顶部不是红层,而不把王家山看成是红层地貌,似乎并不可取。 丹霞地貌则更为复杂,因其命名是由“色渥如丹,灿若明霞”而来。红和丹,双重的标志。因而把红层中不具备红色调的岩层组成有陡峻坡面的地貌称之为丹霞地貌,似乎有感欠缺。但另一面,对同一套红层组成的同样地貌,由于色调的差异而区分成丹霞地貌和非丹霞地貌,也易造成上述红层地貌的缺陷。笔者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