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病虫害症状识别与防治 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张洪文 主要讲座内容 1、大豆病虫害发生特点、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分析 2、大豆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一、大豆病虫害发生特点及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发生特点 1、重点防治对象仍然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2、以往在田间发生较轻的病虫害,近年有所加重。 3、一些检疫性病害的发生面积有扩大趋势。 4、除草剂药害现象不断出现。 发生情况 目前哈尔滨市已发现大豆病虫害30余种,主要防治对象为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灰斑病、菌核病、褐纹病、霜霉病、大豆疫病、地下害虫、草地螟、跳甲、灯蛾、毒蛾、大豆蚜、红蜘蛛和大豆食心虫等。 造成产量损失平均为10%~15%,严重的地块达30%~50%,个别地块接近绝产。 1、根部病害 根腐病:普遍发生,尤其是土质粘重地区发生严重。田间一般病株率为30%~40%,低洼地和重茬地病株率可达70%以上,最高死苗率在15%以上。 胞囊线虫病:我省西部地区发生普遍,重于东部地区,主要在齐齐哈尔和大庆市。 大豆疫病:有增长的趋势。 2、地上部病害 菌核病有逐年加重趋势。我省中部和东部地区偏重,田间平均发病率5%~10%,严重地块发病率达30%~50%。 霜霉病、灰斑病、褐纹病和病毒病在各地均有一定程度的发生。个别地区灰斑病发生较重,尤其是绥农14、绥农15和合丰25等品种发病偏重。 3、地下害虫 由于种衣剂(主要成分是肥和杀虫剂)应用面积扩大,总体上地下害虫危害减轻。 但白籽下地的地块,地下害虫造成缺苗。 4、地上部害虫 大豆食心虫虫食率增加趋势。 大豆蚜危害加重,呈现发生早、危害时间长、危害重。 草地螟危害呈年度间变化。 苗期次要害虫危害呈上升趋势。 原因分析 1、由于目前尚未有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抗性品种,药剂拌种只能控制前期根部病害,所以重茬和迎茬严重是根腐病和胞囊线虫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 2、近年来,由于我省中部和东部地区大面积种植向日葵和油菜,在土壤中积累了大量菌核病菌,导致了大豆菌核病的逐年加重。 3、由于大豆灰斑病菌群体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某些主栽品种的抗性丧失,遇上多雨年份就会导致灰斑病大发生,如绥化林区、海伦、巴彦、青岗、望奎、绥棱、林口和宾县等地绥农14、绥农15和合丰25等品种发病偏重。 4、对褐纹病认识不足,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未采取防治措施,造成大豆叶片大面积提早枯黄而脱落。 5、由于大多数品种对霜霉病是有一定抗病性的,因此人们忽略了对霜霉病的防治,致使气象条件适宜时,某些感病品种造成霜霉病的流行。 6、对大豆疫病认识不足,尚未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导致发生面积有所增加。 7、气象条件有利于大豆蚜的发生和持续危害。 8、暖冬有利于害虫和病原菌越冬存活。 9、防治观念和防治技术不到位。很多农户缺乏植物病虫害方面的知识,意识不到防重于治的必要性;防治措施缺乏规范化,尤其在选用防治措施、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强调喷药质量上表现突出,药械落后。 二、大豆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大豆猝倒病和立枯病 防治: 防治大豆猝倒病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有机肥。实行轮作。湿地采用垄作或高畦深沟种植,雨后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开始喷洒甲霜灵·锰锌、杀毒矾、普力克等,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并做到喷匀喷足。 防治大豆立枯病选用排水良好高燥地块种植大豆。施用移栽灵混剂,杀菌力强,同时能促进根系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抵抗力,能从根本上防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大豆胞囊线虫病 根系染病 被寄生主根一侧鼓包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微如面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或不结瘤,由于胞囊撑破根皮,根液外渗,致次生上传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 黑龙江省依据发生分布和为害程度划分为三个区: 重发生区:主要包括西部的三肇、安达、大庆、泰来、林甸、甘南、富裕、依安、等县(市)其耕地土壤多盐碱土和风砂土,气候干旱,土壤条件适合于大豆胞囊线虫的生长发育,而不太适合于大豆生长发育,因此病害发生和危害较重,一般减产在20%以上,甚至绝产。 中发生区:主要包括萝北、绥滨、鹤岗、富锦、桦川、集贤、佳木斯、汤原等县(市),处于松花江下游,土质肥沃,大豆轮作周期短,线虫繁殖速度快,但该区气象与土壤条件适合于大豆生长发育,大豆耐病性较强,因而危害程度相对重病区较轻,一般减产10%~20%。在干旱年份也会出现大面积严重减产或绝产。 轻发生区:其它地区都属于轻发生区。这些地区土壤较肥沃,适合于大豆生长发育,配合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因此受害较轻。而在盐碱区和重迎茬地仍可造成严重危害。 发生与防治 1、大豆胞囊线虫以胞囊地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8年以上,最多可达11年。90%左右的胞囊分布于20c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