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指南

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若干应用提要 1. 采矿工程涉及的岩石力学问题 矿山地应力场测量; 露天采矿边坡设计及稳定加固技术; 井下开采中巷道和采场围岩稳定性问题,特别是软岩巷道和深部开采地压控制问题; 采矿设计优化,包括采矿方法选择、开采总体布置、采场结构、开采顺序、开挖步骤、地压控制、支护加固的优化等; 岩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突水预测、预报及预处理理论和技术; 采空区处理及地面沉降问题。 2. 构皮滩水电站岩石力学研究 乌江构皮滩水电站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右岸地下电站以及左岸通航建筑物(缓建)组成,最大坝高232.5m,总装机容量为3000MW。发电建筑物采用地下厂房,装机5台,穿越P2w~O31m各个岩层,引水隧洞、主厂房、主变洞、调压室、尾水隧洞构成了错落分布的大型地下洞室群,其中主厂房轴线方向NE75°,跨度27M,高度75.02m,属大跨度高边墙的超大型地下洞室。根据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建筑物布置特点,主要存在以下岩石力学与工程问题。 (1) 坝基及拱座岩体变形稳定问题。坝基和拱端附近的Fb112、Fb113等层间错动、沿NWW向断裂等发育规模较大的溶洞以及NW、NWW向陡倾角断裂,其方向与拱端推力方向夹角较小,构成拱座滑动失稳的侧向边界,且沿岸坡发育卸荷带,直接影响坝基和拱座变形稳定。 (2) 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稳定问题。地下电站洞室群中层间错动、断层、溶蚀等地质缺陷以及尾水洞粘土岩、页岩等软弱岩体影响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稳定性,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大跨度、高边墙的地下洞室群稳定性问题给地下洞室开挖方式、支护措施带来一系列的工程问题。 (3) 边坡稳定问题。水垫塘两岸边坡高陡,基脚开挖将改变边坡的应力平衡状态,工程运行期间,泄洪雨雾将造成岸坡岩体中动、静水压力增加,岩体及结构面强度降低,对边坡稳定不利。 3. 深层岩石力学研究及其应用 在深层岩石力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地层深度大多在2000~8000m范围内,研究对象以沉积岩层为主体,岩石处于较高的围压(可达200MPa)、较高的温度(可达200℃)和较高的孔隙压力(可达200MPa)作用下。这与水电站的坝基设计、高边坡稳定、隧道和巷道的开挖及支护、建筑的桩基工程、地下洞室、城市地铁建造等不超过1000 m深度的地表或浅层岩石力学问题不同,也不同于以火成岩和变质岩为研究主体,深度超过万米的下地壳、上地幔岩石物理力学问题。 深层岩石力学所涉及的围压可达200MPa。事实上,地层的围压来源于非均匀的原地应力场,若垂向应力源于地层自重,那么应力梯度平均为0.023MPa/m,多数地区最大水平应力往往大于垂向应力,且2个水平地应力梯度的比值常达1.4以上。在山前构造带地区,不但地应力梯度高,而且水平最大、最小地应力的比值也很大。因此,在研究地应力分布规律(包括数值大小及主方向)时,主要依靠水压致裂、岩石声发射试验、岩石剩磁分析、差应变分析、地震和构造资料反演、测井资料解释等间接方法。 深层岩石力学所涉及的温度可达200℃。一般的地温梯度是3℃/100m,高的可超过4℃/100m,具体的地温梯度往往需要实际测定。当温度超过150℃后,温度对岩石性质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深层岩石力学所涉及的沉积岩层孔隙和裂隙中高压流体(包括各种液体和气体)的孔隙压力可达200MPa。常规的静水孔隙压力梯度为0.01MPa/m,而异常高压地层的孔隙压力梯度可超过0.02MPa/m。 深层岩石力学所研究的地层力学性质在高围压、高温度和高孔隙压力状态下,已完全不同于浅部地层,它可能从弹脆性转变成粘塑性,也可能由于高孔隙压力的作用使得原本延性的岩石呈现脆性破坏。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庆油田等油田的开发,岩石力学在石油工程中日益显示了其重要性。主要研究范围包括: 深层地应力测量理论与技术; 深部地层环境下的岩石力学性质; 岩石应力、渗透性的声学响应特性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地球物理解释; 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及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 深层岩石中天然裂缝的形态、分布和预测理论; 岩石的固液耦合理论及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 岩石破坏机理与高效破岩方法研究; 井眼稳定机理与控制技术; 人工裂缝的起裂、扩展及水力压裂工程设计; 弱固结地层的固相产出问题; 地层错动、蠕变与套管损坏问题。 4. 支井河特大桥隧道锚碇岩石力学性质试验 沪蓉国道主干线宜昌至恩施段支井河特大桥设计方案拟采用悬索桥型,主跨为676m,单根主缆最大拉力1.56×105kN,采用隧道锚方式。大桥桥址基岩为三叠系大冶组上段薄层、中厚层~厚层泥质、白云质灰岩。桥址区位于构造溶蚀峰丛峡谷地貌单元、深切峡谷,两岸岸坡陡峻,悬崖耸立。由于卸荷带范围大,卸荷裂隙、溶蚀作用及断层、软弱夹层等都将对隧道锚碇岩体变形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锚碇区岩体力学特性研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