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课堂及网路课程大纲-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体构成课堂及网路课程大纲-2

立體構成課堂及網路課程大綱 授課老師 :潘大謙 課程目標: 本課程期望透過課堂教學與網路教學雙管齊下,在課堂可接觸真實材料, 網路空間則可發揮課後討論、作品分享、展覽網頁連結等教學功能。 學生透過教學網頁,可將作業上傳,作為課堂討論前之概念溝通。 使學生認識創作材料及探討掌控材料的技術,配合基本設計課程, 使學生在創作上,發揮材料的多元性及克服技術的困難。 立體「構成」是材質的一種詩意表現,是材質特性的顯現。 單一材料有順應自己特性的構成方式,數種材料有連繫彼此關係的構成方式。 因此,完成物件的成形在先認識材質的特性,並在材質特性中呈現設計的創造性。 強調單一材料的認識與操控、個別材質的特質及可塑性。 作業各階段需上傳教學網頁作教學討論及分享 金屬銲接 對象: 金屬的堅硬與韌性自古散發出的獨有的魅力。金屬物的造型除了依靠構件的鎖接外, 另可使用焊接使其成型。此單元利用線性金屬的堅韌特性,以焊接技術架構線框造型。 方法與表現形式: 利用35﹪的銀焊條、助焊劑為媒介,再用簡單的家庭瓦斯噴燈, 使各種金屬線和小型金屬片焊接成型。 每種金屬有其獨特的色澤與質感,反光度與柔軟度, 用焊接的方法使單一或多種的金屬連接,以框架的型態建構出特有的虛空結構造型。 作品: 尺寸:30 x 30 cm x30 cm 材料:各種金屬線與金屬片 單元如下: 材料拼板 ── 認識材質 對象: 各種材料收集整理   方法與表現形式: 尋找學校附近五金零件店、各種材料工廠或廢材料回收廠, 將收集到的各種材料以平面設計構念拼構在一個底柀上, 收集到的材質可在設計構圖考量上給予適當加工或者尺寸或數量的選擇。 材料拼合構成必須呈現材料本身的特性 (例如:螺栓或彈簧有固定其他材料的輔助作用; 壓克力的透明性可與另一材料作重疊構成,表現其透明特性或彎曲性....等等) ,每組同學的材料拼板完成將是一件半立體及多材料的平面構成作品。 作品: 底板尺寸:60cm x 40 cm,材質不限但能固定所有材料 收集材料:不同材質20~30種(例如螺絲是為一種材質, 另需找到不同型式和尺寸的組合;紙張為一種材質時, 以工業包裝瓦楞紙或其他非模型用的特殊紙....金屬線網板、 塑膠線網板、布、木頭、釣漁具零件、電子零件....等等) 木的紋理生命 ── 木料組構 對象: 不同種類實木,新料或者老木料皆可。(非夾板和木心板..等人工再製的木板) 方法與表現形式: 收集不同種類木料,先依各木料的紋路、尺寸和型狀構思如何互相拼構成一片板, 先將木料各表面修整至平滑,然後只能單純以木結構榫頭和膠合方式(樹脂) 拼構完成,並不加其他材質的固定物件。最後以油料或染色做最後的處理, 將木頭機理紋路清楚呈現。 以單一木材料,透過對不同木頭的有機紋理閱讀, 去了解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對紋理的想像空間。取決木頭的各種型態為積木式的組合 ,但須以木頭自身的材質為結構互相構成 (例如:榫頭、鑲嵌、編織、集層....), 並在紋理和型態的構成間存在著由製作者所形成的互相關係。 製作媒材: 尺寸:L30 x W30 (厚度不超過10 cm) 材料:實木 工具:小型工具箱、中小型鋸子、中型夾具、座上型固定夾、鎚子、鑿子、 粗細磨石、砂布(不同粗細)....等等其他自行增購。 參考資料 立體派時期平面及立體作品 水泥塊體 ── 混合材質構成和模具形體 對象: 混合材質的實驗和形體的塑造是學習對物質變化性和可塑性的掌握。 水泥會因混合材質和比例的差異在固化後呈現不同的表面質感和觸感。 將之視為一種立體的快速素描,在直覺中以自己對材質的感覺去塑造個人的詮釋方式! 使用水泥砂 & 石子材或其他媒材機理紋路。 方法與表現形式: 以保麗容(或者珍珠柀、木板)製成四個鑄造模具(陽模), 在模具內部可以有凹凸不平變化,以及預先舖置石材於之中或者混合在水泥砂之中 (可在泥漿中加入染色劑),將調和好的泥漿倒入預先上油的模具中,之後待固化取出。 每一片水泥體具有立體的層次和質理的變化,並以不同方向可將四片做變化排列。 作品: 尺寸:30 x 30 cm 厚5cm 材料:水泥、砂、石子、其他媒材、染色劑、黃油    保麗龍(或者珍珠板、木板) 參考資料:義大利建築師作品 Carlo Scarpa 可替換的單元以複合各種媒材作概念和架構的創作。 作業各階段需上傳教學網頁作教學討論及分享 一條繩子與它的世界 從線到面到體的認識,探討線與空間的關係。 空間桁架之實驗 懸臂、跨越之架構與材料應用。 水與冰的關係 用水作構成,瞭解水與冰的特性、火與熱等的關係。 蠟的世界 溶化、染色、凝結、滲透,一樣物質,多樣性格。 透明 玻璃或壓克力的認識,建構出理性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