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州绿城西溪诚园营销推广工作总结汇报.pptx

AD州绿城西溪诚园营销推广工作总结汇报.pptx

  1.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D州绿城西溪诚园营销推广工作总结汇报

绿城·西溪诚园推广线索汇报;本次汇报分4部分内容: 一. “诚”的训诂学考证 二. “诚”的思想史考证 三. “诚”的价值论梳理 四. “诚”的营销策略体系 (“诚”在西溪诚园项目推广中的显与隐,分产品价值体系、平面表现体系、策略操作体系);诚之训诂学考证;1、甲骨文中无考。;2、《说文解字》:“诚,信也。从言,成声。” “诚”为形声字,以“言”为形旁,表其意;以“成”为声旁,表其音。“言”为会意字,表示告祭。诚在言字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指在对祖先、神的告祭活动中,不能有欺蒙和亵渎之心,必须始终虔诚,才能完成告祭与祖先神灵相通。意为心诚则灵。;3、《康熙字典》:“《说文》信也。《广雅》敬也。《增韵》纯也,无伪也,眞实也。 《易·干卦》闲邪存其诚。《书·太甲》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传》言鬼神不系一人,能诚信者则享其祀。《礼·乐记》着诚去伪,礼之经也。《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注》诚者,眞实无妄之谓。”;4、《现代汉语·辞海》:诚chéng ◎ 真心:~恳。~朴。~实。~挚。忠~。心悦~服。 ◎ 实在,的确:~然。~有此事。;5、“诚”与“信”的互训: 《说文解字》曰:“信,诚也。” “诚”的基本含义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 。 “信”强调言谈本身的诚实性,表里一致,诚与信可以互训。;6、“诚”与“信”的区别: “诚”与“信”最初单独使用。孔子《论语》很少用“诚”,更多用“信”或“忠”来阐发。 《论语》中“信”用了38处,但只有2处提到“诚”,而且都不是用“诚”的本意。《论语·子路》云:“诚哉,是言也”。又《颜渊》引《诗·小雅·我行其野》云:“诚不以富,亦祗以异”。;孔子讲“仁、义、礼、智、信”( 五常),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讲“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但没有直接用“诚”。;7、“诚”与“信”的互文: 在儒家诚信观里,从哲学层面上讲,“诚”是天地 “真实无妄”的本体特征;从伦理的角度来看,“诚”是指人的一种真实不欺的品性和做人的原则,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很高的道德境界。“信”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之一。综观儒家诚信观的演变发展过程,儒家诚信观就是以要求人们在思想、情感、行为上都诚实无欺、真实无妄、遵守承诺。;诚之思想史考证;探究儒家原典,溯本求源,“诚”的阐发主要见于儒家经典“四书”,又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宋代新儒家对诚信道德范畴新的义理阐发的依据。;;;(1)诚:人与神 即作到内心有诚,就能得到与神通,凡事顺利,行事都能取得很高成就。最早见于周代的古籍《尚书》、《诗经》、《周易》等书。 《尚书》:“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2)诚:人与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神的地位逐渐降低,人的力量的逐渐高涨,以及神的逐渐伦理化,“诚”的观念遂由对神的虔诚信仰过渡到对道德的虔诚,逐渐由“人—神”关系发展到反映“人—人”关系。;(3)诚:儒家把“诚”发展成为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和奠基性概念。 儒家开始把“诚”发展成为核心范畴。儒家“诚”的逻辑演变过程,第一先秦时期:儒家诚信观的开端。第二是秦汉至唐时期:儒家诚信观的系统整理与定型。第三是宋明时期:上升至哲学系存在论层次。;(4)诚:现代社会的简单化理解 现代社会, “诚”依然是生存发展的根本,在当代社会依然有重要的价值,但却常为一种简单化、工具化的使用倾向。 “诚招天下客”,“以诚信为本”。;○诸子及典籍中“诚”的重要论述举例: 大哉乾元,万物之始,诚之源也。 ——《周易·乾卦·彖辞》 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礼记·中庸》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礼记·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孟子·离娄上》 明允笃诚。 ——《左传》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父》 ;夫诚者一也。 ——《说苑·反质》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白虎通义·情性》 信者诚,诚者直,故为绳也。 ——《汉书·杜钦传》 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 ——《中说》 ;天人异用,不足以言诚。 ——《正蒙·诚明》 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 ——《正蒙·诚明》 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 ——《明道语录》卷一 诚者,天之道。 ——《朱子语录》第一册 ; 诚者,约天下之理而无不尽,贯乃事之中而无不通也。 ——《朱子文集·读四书大全》卷九 诚者何也?不自欺,不妄之谓也。 ——《朱子语类》卷一一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