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地区天然背景辐射介绍
PAGE
■ PAGE 441 ■
物理雙月刊(廿三卷三期)2001年6月
台灣地區天然背景輻射介紹
陳清江 黃景鐘 葉錦勳
一、前言
在人類的生活環境中所接受的輻射來源,可區分為天然和人造游離輻射兩大類,所謂天然游離輻射係指來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線和存在地殼中的釷系、鈾系及鉀40等放射核種所造成的輻射,在人類的生活空間中,陽光、空氣、水、土壤、岩石、人體及一般生物體內皆含有微量放射性,人類自太古時代即在這種環境中生存,只是無法由五官感覺到它的存在。
迄廿世紀年代之前半期,存在自然環境中之放射性核種只有天然放射性核種。自1945年7月首次進行核子試爆以來,由於在地面及大氣圈內進行核試,大量生成之分裂產物遂注入大氣對流層及平流層。這些分裂產物經過長時間沉降而蓄積於地球表面,成為落塵而廣泛分布於自然環境。代表性的核種有90Sr,137Cs,239Pu,3H,14C等。
根據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1993年的報告統計,全球平均每人每年接受的輻射劑量約3毫西弗,其中2.4毫西弗來自天然輻射,約佔80%,可見天然輻射乃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其他20%主要來自醫療輻射。
原子能委員會設在高雄的輻射偵測中心(原名台灣輻射偵測工作站)自民國69年(1980)即著手規畫台灣地區天然背景輻射偵測計畫,已完成地表加馬輻射劑量率調查、土壤及岩石中天然放射核種含量調查、室內外宇宙射線強度偵測、室內外氡活度調查、空氣中鈹7、鉛210、碳14及水中氚、氡、鈾、鐳等核種含量調查,以及體內鉀40含量偵測等計畫,並於民國80年出版「環境天然輻射偵測」報告乙冊,概述主要的偵測結果。
已知的天然放射核種有65個,比較重要的核種計有存在於地殼的釷232系列(含11個放射子核種)、鈾238系列(含18個放射子核種)、鈾235系列(含14個放射子核種),鉀40、銣87等長半化期核種。由於其半化期均在數億年以上,因此自地球誕生至今依然存在地殼中。另外宇宙射線與大氣層作用所產生的粒子輻射與放射核種也有20餘種,比較重要的有碳14、氚、鈹7、鈉22等核種。有的核種對人類造成較大的劑量,有些核種則可忽略。
二、游離輻射常用單位
(一)活度
放射性的強弱以活度(activity)表示,所謂活度,就是放射性物質在單位時間內衰變的次數。國際單位為貝克,舊單位叫居里。
1貝克(Bq)=1衰變/秒
1居里(Ci)=3.7×1010衰變/秒
(二)曝露
指輻射的照射。曝露的國際單位為庫侖/仟克空氣(C/kg),專用(舊)單位為侖琴(R)。
1侖琴=2.58×10-4庫侖/仟克空氣
表一
表一 國際單位與專用單位的關係
量
國際單位
國際制單位意義
(SI Unit)
約相當於舊單位
符號
活度
貝克(Bq)
1/秒(S-1)
2.703×10-11居里(Ci)
A
曝露
──
庫侖/公斤(C/kg)
3876侖琴R
X
吸收劑量
戈雷(Gy)
焦耳/公斤(J/kg)
100雷得(rad)
D
等效劑量
西弗(Sv)
焦耳/公斤(J/kg)
100侖目(rem)
H
有效劑量
西弗(Sv)
焦耳/公斤(J/kg)
100侖目(rem)
HE
指單位質量的物質接受的輻射平均能量。國際單位為戈雷(Gy),專用(舊)單位為雷得(rad)。
1戈雷=1焦耳/仟克(J/kg)=100雷得
1雷得=100爾格/克(erg/g)=0.01焦耳/仟克
(四)等效劑量(HT)
等效劑量與輻射引起的大部份延遲效應有正比例關係。組織內的等效劑量(HT)是吸收劑量(D),射質因數(Q)和其他修正因數(N)的乘積。對體外照射而言,N=1。
HT=D×Q×N
縱使吸收劑量相同,但由於輻射種類不同即會造成不同的生物效應,射質因數即為用來修正此因素的因子。阿伐射線之射質因數為20,貝它及加馬射線為1。等效劑量的國際單位為西弗(Sv),專用(舊)單位為侖目(rem)
1西弗=1焦耳/公斤(J/kg)=100侖目
1侖目=10-2焦耳/公斤=10-2西弗
(五)有效(等效)劑量, HE
有效等效劑量是體內各組織或器官之平均等效劑量與器官加權因數乘積的和,即
有效等效劑量=
加權因數是人體各組織或器官對於輻射傷害相對敏感度,加權因數愈大.受輻射傷害機率愈大。
國際單與專用(舊)單位的轉換關係詳列於表一。
三、宇宙射線的來源與造成的劑量
來自外太空的宇宙線稱為一次宇宙射線,可分為銀河宇宙射線和太陽宇宙射線。由太陽產生的宇宙射線能量較低,在高空大氣層就被吸收掉,對地表人類的劑量可予忽略。而來自銀河系的宇宙射線由83%的高能質子,和16%的阿伐及其他高能荷電粒子、電子、光子、中子等組成。這些一次宇宙射線與大氣層中的空氣分子發生散裂反應,產生中子、質子、π介子、牟介子、電子、光子等稱為二次宇宙射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