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谱牒文献寻找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史证
从谱牒文献寻找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史证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系当下热议的话题。泉州民间珍藏的谱牒文献资料保留了大量详实的“非遗”传承史料,它们为探寻“非遗”项目的起源、演变、传播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泉州;非遗传承;谱牒文献;史料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泉州保留着丰富的闽南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当地成为热点话题。2013年出版的《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收录了国际级项目4个、国家级项目31个、省级项目76个和市级项目134个。以上项目涵盖了“非遗”项目全部10个类别,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非遗”具有传承性、口头性、可塑性的特点,是一种“活态”文化。因此,论及“非遗”项目的起源、演变、传承等内容,由于资料的缺乏,经常出现难以稽考的窘况,造成描述的模糊性,缺少具体的表征和指向。而民间谱牒文献以“野史”的形式保留了大量与“非遗”项目有关的资料,透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描写与社会风尚的零碎记录,为后人探寻泉州“非遗”项目的传衍提供了另一种“活态”的展示方式
一、溯源费思量
以“晋江闽南念四句”(泉州市第二批非遗项目)为例,《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在描述其起源时,笼统地写道:“晋江闽南念四句就基于闽南方言载体,是闽南先人在长期的社会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口耳相传留给后代的一种闽南语言类的民间口头文学。”这样,由于无法提供具体时间断代的史料,因而降低了“闽南四句”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形式的历史价值
查阅民国版晋江石圳《圳山下厝李氏家谱》,我们发现明初晋江出了一位擅长念四句的民间高手张秉宙。《圳山下厝李氏家谱》记载:“三世端凤公,讳硕德,号西岐,生永乐十二年(1414年),卒弘治十六年(1503年),葬本山东石墓。公营运生涯,天若相之,不二十年,日长万金。按西岐公之筑芸前溪池,采石数百千挑,护田为岸,欲为后人无穷之伟业。进井有张姓者,秉宙其名,平日善诙谐,出口成俗句。公方纠工治岸,砌石两旁,酒饷且至。公呼其名而语之:汝素能四句,试言之,赏之以尽醉。其人已酣,即大言曰:石圳老倌实有钱,打石筑溪作田??。一千年田五百客,一人算来只二年。公不悦其语,然以为高阳徒,亦不以为意。后二年,大风拔木,洪水崩山,满望阡陌,流为荒墟。”
张秉宙“出口成俗句”,堪称“闽南念四句”的创作型传承人,他与石圳李氏三世祖李端凤(1414―1503年)为同时代人物。据此推论,“晋江闽南念四句”至少有500余年的历史,它以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情趣而深受民众喜欢。流传在晋江石圳的这则闽南四句的故事,带有“诗谶”的成分,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再以“石狮灯谜”(福建省第三批非遗项目)为例,《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引用乾隆版《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以及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蚶江鹿港对渡的历史为证,企图说明石狮灯谜盛行于清代乾隆年间。但是,上述引用的文献及史实并不能直接证实石狮灯谜的源流。所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也只能笼统地提到:“石狮灯谜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反映世态事务和社会,展示了地方文化风尚。”
石狮是全国灯谜文化艺术之乡,弄清其起源,成为石狮灯谜传承保护绕不开的话题。石狮市宝盖镇铺锦村《锦黄新厝房支谱》记录了清代乾隆年间石狮一位猜谜高手黄钟晃的事迹,为探讨石狮灯谜流传史提供了难得的资料。《锦黄新厝房支谱》记载:“钟晃,字符明,号敏慧,干养嗣子。生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八月,卒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六月。葬本山先生墓。公有书癖,事商之余,即披卷轴,有问以古事,则不啻如灼照……且多技艺,如猜谜、角棋诸戏技事,高人数着。”
黄氏族谱将黄钟晃(1712-1758年)擅长猜谜、角棋诸技艺载入其传记,可见黄钟晃确实是值得一提的猜谜高手,也说明“猜谜”于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在石狮民间广泛流传
二、弦管奏古乐
泉州南音原称“弦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以其大量的曲目、古老的乐器和自成体系的记谱方式,延续汉唐以来中国音乐的血脉。2006年泉州南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009年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泉州南音在明清时期即已充分地融入到闽南人的社会生活之中。关于这方面的谱牒文献记录有:
1.石狮蔡谦德弦歌宴饮。民国版《龙渊蔡氏东园上派族谱》记载:“第五世德谦,讳叁奴,号端拱……敦厚温雅,孜孜乐善,遇事接物坦有余裕,人以长者称之……性喜音乐,每良辰嘉会,必弦歌宴饮以尽其欢……生元至正己丑年(1349年)正月,享年八十有一。”
2.安溪林彦修弦歌自娱。道光版《虎丘林氏家乘》记载:“九世彦修,字克催,号恕斋,素山公长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