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电影人文性探析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电影的人文性分析 [摘要]美国新锐导演兼编剧、制片人保罗
[关键词]保罗
美国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青年新锐导演兼编剧、制片人保罗Paul Thomas Anderson,1970―)尽管拍摄的故事长片并不多,但是却以一个独立电影人的身份获得了好莱坞新一代大师的美誉。[1]早在高中阶段,安德森就在短片《大炮王迪哥传》(The Dirk Diggler Story,1988)中展现了自己的电影才华,而在进入纽约大学的电影系后,安德森则很快辍学,随后以自学成才的方式接近影坛。尽管安德森并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常规学院教育,但这并不影响其凭借着电影之中深厚的才华成为好莱坞新生代导演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安德森的电影也从来没有被纳入主流商业电影的行列之中,安德森更加类似于一名人文主义者,社会问题、人类的道德与本性等均是安德森电影关注的主题。在非商业电影苦苦求索的今天,安德森所灌注在电影之中的人文气质对于其他电影人可以说是极有借鉴意义的
一、对文学著作的深层开掘
对文学著作进行改编是保障电影之中人文气质的重要方式。一部分出自大家之手的文学著作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便是源于原作者赋予作品的,能够震撼读者心灵的哲理情思。而电影导演对文学著作的改编过程也就是与原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一旦导演能够对作品进行有深度的开掘,那么电影和文学将势必在人文情怀上取得令人称道的化学反应
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改编自著名“隐士”作家托马斯Inherent vice,2014),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品钦第一部被改编为电影的作品,安德森几乎无法找到合适的参照对象。但是安德森对于原著精髓的精准把握依然使得该片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的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小说诞生于2009年,此时已到晚年的品钦相比起早年《万有引力之虹》的时代已经更倾向于做一次私人化的写作。小说套用了一个类似于钱德勒通俗侦探小说的表层结构,甚至在人物和情节的设定上也与钱德勒小说有着颇多雷同之处。但是品钦却无意使用破案这一悬念故事来吸引读者,给读者提供浅薄的阅读快感,以至于整个故事的情节十分松散,故事最终也没有真相大白。一言以蔽之,品钦原著与典型侦探小说之间实际上是似是而非的关系,品钦的本意是借用侦探小说的故事来给观众展开一幅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加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众生相,只是由于小说的亦庄亦谐(如充斥着大量的黄色笑话、恶俗的双关语、下流的俚语等),因此读者很少能够进入到品钦原著的深层
而安德森很好地领悟到了这一点,首先,安德森利用了电影影像化叙事的优势,将品钦用文字所未能完全传达出来的社会风貌贴切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例如,在洛杉矶这个光怪陆离的“后现代城市”外表之下游荡的是对于毒品、滥交和“革命”有着如饥似渴向往的嬉皮士青年,在房地产业的恶性发展之中逐渐老无所依的边缘人物(墨西哥裔、黑人等),包括国家机器运作之中的种种黑幕等。电影之中的罪恶源头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地产开发商、戒毒中心和贩毒团伙,甚至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政府,而更应该探寻至人们本性之中的贪婪和自私,只是这样的物欲在六七十年代的洛杉矶被释放得尤为明显。[2]而主人公多克则是一个吸毒成瘾,带有嬉皮士做派,经常随意地穿着拖鞋的私人侦探,但是他身上又并非没有某种理想主义的闪光,不然他也不会应前女友的委托调查案件,这些都让即使并非成长于电影中特定时代和地点的观众也能对故事背景有着比较全面的认知
其次,在对电影进行改编时,安德森为了将小说之中某些带有幻想意味的描写落到实处(如人在吸毒之后产生的诸多幻觉),还参考了大量其他黑色电影,如罗伯特梦多》和罗伯特
二、《圣经》元素与对人性恶的探讨
《圣经》对于西方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根基地位,大量经典的文学作品都从《圣经》的哺育中诞生,如威廉押沙龙!》等更是相当于对《圣经》故事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的原型借用改写。失去了对《圣经》的了解,那么在探寻西方文化时则必然存在隔靴搔痒的遗憾。而在娱乐性和商业性更强的电影作品之中,导演们却较少借用《圣经》典故,一来电影叙事上的深度并非大多数导演所关注的目标,越来越多的电影正在技术进步的浪潮之中追求着对观众视觉上的吸引而非思想上的叩问;二来当前西方社会的基督教信仰仍然处于逐步被瓦解的低潮时期,发生于20世纪的多次人类灾难使人们很难再从传统宗教的信仰废墟之中找到继续笃信上帝的力量。然而《圣经》本身的经典并不在于单纯对基督教信仰系统中各种概念或道德规范的阐释,其中所包孕的种种小故事依然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而安德森就属于能够大胆而巧妙地在自己的电影中启用《圣经》故事中的母题的导演之一,这样的尝试也使得他的电影充满耐人寻味的人文气质
以让安德森获得了柏林银熊奖的《血色将至》(There Will Be Blood,又译作“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