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园林植物滞纳颗粒物探讨
城市园林植物滞纳颗粒物研究 摘要:指出了空气颗粒物是导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降低的重要污染物,城市中的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滞纳颗粒物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阐述了植物叶片通过滞留、附着和粘附作用清除空气颗粒物的机理,分析了园林植物滞纳颗粒物的效果与植物种类、群落类型、污染源远近及季节的关系,并总结了植物叶片的微观结构、高度、倾斜角、冠层构型以及叶绿素含量等因素对植物的颗粒物滞纳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城市园林植物滞纳颗粒物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园林植物;颗粒物滞纳量;滞纳能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6
1引言
城镇化建设的加快、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城市空气质量的急剧下降。空气颗粒物形成大气溶胶的重要组分,其形式包括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导致植被面积急剧缩减,工业废气、尾气以及建筑扬尘和农业活动造成城市空气颗粒物浓度增加,这些空气颗粒物同时带有重金属、致癌物、细菌病毒等,威胁人体健康。由于植物叶片表面的特殊结构(绒毛、蜡质表皮等)可以滞纳空气中大多数的有害颗粒物,因此植物在城市空气净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植物滞纳颗粒物作用机理
植物滞纳颗粒物主要有3种方式,分别是滞留、附着和粘附,同时,植物在滞纳颗粒物过程中,这3种方式常同时作用,但3种方式的滞纳机理却不同
2.1滞留
受污染的固体颗粒物在传播过程中需要通过风的作用,而植物具有的茂盛枝叶则可以阻挡气流,从而达到降低风速的效果,当风速降低后,空气中携带的颗粒物则会降落于叶片表面。Sharma等[1]研究指出,滞留或停着是植物滞纳颗粒物的主要方式,但滞留于叶片表面的颗粒物会在风力的作用下被再次吹起而重新进入空气中
2.2附着
由于植物叶片表面具有表皮纤毛、钩状或脊状褶皱等结构,可使空气中的颗粒物被截取并附着于叶片表面。刘璐等[2]研究发现叶片表面具有的细密茸毛会有利于植物滞纳颗粒物。Freer-Smith等[3]研究发现叶表粗糙、表面具褶皱或呈沟状的植物,其滞纳颗粒物的能力更强
2.3粘附
植物枝叶等组织可分泌出多种黏性液体,这些黏性液体能粘附空气中的颗粒物,达到降低空气中颗粒物含量的效果。房瑶瑶等[4]研究认为,除了蜡质层、气孔密度等叶片表面结构对空气颗粒物有滞纳作用,松树分泌的粘性物质也对颗粒物有粘附作用
3园林植物滞纳颗粒物变化规律
3.1不同植物滞纳颗粒物的规律
无论是乔木(阔叶树或针叶树)、灌木、草本植物,不同的植物个体之间滞纳颗粒物的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李寒娥等[5]对佛山市15种绿化植物滞纳颗粒物能力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植物间的颗粒物滞纳能力差异显著,其颗粒物滞纳量相差高达3~5倍
植物生活型不同,其颗粒物滞纳量也存在差异,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生活型不同导致植物颗粒物滞纳能力及叶面积绿量不同。就年际滞纳颗粒物量来说,乔木植物滞纳颗粒物效应最为良好,灌木植物次之,草本植物最小
3.2不同类型绿地滞纳颗粒物的规律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对绿地滞纳颗粒物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型结构绿地,其滞纳颗粒物效率最大,而草坪由于结构单一、立体绿量较少,其颗粒物滞纳效果较差[6,7]。同时,在城市绿地面积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采用垂直绿化对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吕东蓬等[8]发现爬山虎、云南黄馨和野蔷薇三种垂直绿化植物具有较好的滞纳颗粒物效果
3.3随污染源距离的变化规律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植物颗粒物滞纳总量会发生明显变化。Liu Rentao等[9]研究不同污染情况下植物滞纳颗粒物效果,发现在中重度污染下,植物滞纳颗粒物量明显高于低污染情况下;而在距污染源距离上,距离污染源近的植物颗粒物滞纳量明显高于距离污染源远的植物滞纳颗粒物量
3.4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由于植物的生长态势和叶片的密集程度受到了季节因素的影响,这直接导致了在不同季节植物的滞纳颗粒物效应存在差异。杨周敏[10]研究了不同绿化植物的滞纳颗粒物效应季节变化规律,发现植物在春季和夏季的平均滞纳颗粒物量大于秋季和冬季的滞纳颗粒物量,这可能是由于春夏季节空气含尘量较多
4影响植物滞纳颗粒物能力的因素
4.1植物叶片表面结构对其滞纳颗粒物的影响
植物叶片表面含有表皮细胞、表皮毛、蜡质层等结构,此类形态结构决定着植物滞纳颗粒物能力大小。房瑶瑶等对4个树种叶片的颗粒物滞纳量研究表明,具有形态结构规则的蜡质层和不具有表皮毛的叶片颗粒物饱和滞纳量较低
4.2植株高度对其滞纳颗粒物的影响
叶片处于植物的不同高度、叶片的倾斜角会影响植物的颗粒物滞纳效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