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3.复习.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 吕雄 丁亥年惊蛰 导 论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大道理\小道理)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6个阶段 1.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体系的孕育阶段 2.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奠基阶段 3.晋唐时期----中医学分化、融合和临床发展阶段 4.宋、金、元----学派涌现,理论突破阶段 5.明清时期---综合集成和深化发展阶段 6.近代:A、国民时期;B、建国以来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气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因病机; 诊法辨证;预防、治则;康复、养生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 第二章 脏(藏)象 五脏:实体,系统,功能,特性 心(附:心包络)、肺、脾、肝、肾(附:命门) 六腑:中空,系统,功能,特性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形腑用脏 脑、髓、女子胞(附:精室)、骨、脉、胆 形体官窍:体功外联 广义:头面、颈项、躯干、四肢、五脏 狭义:皮、肉、筋、骨、脉 五体:脉、皮、肉、筋、骨 附:齿 官窍:舌、鼻、口( 附:咽喉)、目( 附:八廓学说)、耳;前阴、后阴 五脏外华:心,其华在面;肺,其华在毛;脾,其华在唇;肝,其华在爪;肾,其华在发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传化水谷、布行津液;实而不满;传而不滞;六腑以通为补 脏与腑的关系 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 脏腑相合(脏腑阴阳表里);经脉络属;结构相连;气化相通;病理相关 第三章 气、血、精、津液 气的含义、生成、功能、运动、分类 血的基本概念、生成、循行、生理功能 精的基本概念 、生成、功能 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功能 气血精津液的关系 五脏化液 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气与血的关系;气与精的关系 ;气与津液的关系; 血与精的关系;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 联系、感传、濡养、调节作用 经络学说的应用: 阐释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治疗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 走向和交接规律 (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 分布规律和表里关系 (一)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一)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二)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四、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第五章 病因 病因概念 外感病因:六淫;疠气 内伤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外伤 其他病因:寄生虫;胎传与遗传;毒 第六章 病机 发病机理: 健康,邪正,内、外环境,发病类型 基本病机: 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调,津液失常 内生五邪病机: 风气内生,寒从中生,湿浊内生,伤津化燥,火热内生 脏腑病机: 五脏病机,六腑的病机,奇恒之腑病机 疾病的传变: 疾病的转归: 错杂,转化,真假,盛衰,互损,格拒,转化,亡失 第七章 体质 体质的基本概念 与素质、气质、性格;与形态、体格、体型 体质的形成 体质的分类 体质学说的应用 体质与病因 ;体质与发病;体质与病机 ;体质与辨证 ;体质与治疗 第八章 养生与防治 养生 预防 治则 治则 一、治则的概念 二、治病求本 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三、基本治则 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调和气血;调整脏腑; 调摄精神 * * *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