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资源分配效益与正义博奕探析
法律资源分配效益和正义的博奕分析 [摘 要]正义被作为社会制度追求的首要价值由来已久。一个制度的公平与合理可以被认为是正义得到实现的前提。然而在《失控的陪审团》中,以违法手段“引导”下得出的“正义”比按照合法程序寻求的“正义”更接近于正义,而绝对不是制度在正常运作下所达到的正义。这里就引发一个问题,为什么法律会遭遇法律之外的博弈影响?这种博弈甚至影响法律的最终判决,正义缘何无法从这一优化配置的制度(陪审团制度)中寻求到满足呢?
[关键字]正义 制度 法经济学 资源分配
电影《失控的陪审团》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因解雇而失去理智的持枪者将其公司的职员杀害,其中一名被害人的妻子向地方法院状告维轻枪支公司,指控他们只顾私利而在营销上导致枪支泛滥,并主张1.3亿元的巨额索赔。受害人的不幸遭遇及枪支泛滥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使该案件成为焦点。维轻公司聘用了陪审团顾问蓝金“贿赂”等方式来操控陪审团,但是伊斯特介入陪审团内部,与蓝金10年前蓝金受害方败诉的行为,他所用的技巧就是通过展现出善良、宽容、真诚等诸多美德而建立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心理、精神、社会背景和环境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选择和判断,这部影片的前提在于其参与者并不相信法律,而这个前提正在于操控陪审团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判决。印弟安纳州的加德纳镇的校园枪击案,状告黑色财富机械公司,蓝金“引导”下得出的“正义”比蓝金“正义”更接近于正义,而绝对不是制度在正常运作下所达到的正义。
法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波斯纳在对经济分析法学进行了总结:法律程序的参加者都是“有理性的使自我利益极大化者”,法律制度本身――法律规则、程序和制度受到促进经济利益这种关心的强烈制约。指定财产权和确定责任的规则,解决法律纠纷的程序,对执法者的限制等都可以看作是促进有效分配资源的努力。英美诉讼中把法律程序看作分配资源的市场,对抗制把法庭置于一个消费者地位,被迫在两个强有力的、公开竞争的推销员的商品之间作出决定。像市场一样,法律程序的实行和管理也依靠受经济上的自利和成本――效益比较所推动的个人,而不是利他主义者或官员。法律利用与机会成本相等的价格引导人们把效益极大化。但是它们大量的借助于理性选择理论来考察法律规则和制度,然而随着这项理论在法律分析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越来越重要时,许多学者却对这项法律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基础理论表现出许多不满. 影片开始的第一个精彩的部分即是对于陪审团的选择,在审判过程中双方在控制陪审团的相互博奕过程,伊斯特对于陪审团的掌控等都向我们展示了,纯粹用理性选择基础理论来解释这些问题是在掩饰问题的的存在。
相反的,行为法律经济学的关于经济人和真实人的假设前提,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重视野。行为法律经济学家认为人都是具有有限理性、有限意志力、有限自利、有限应用的经济人和真实的人,他们会受到偏见的影响,这些偏见取决于心理帐户。
影片的三方,蓝金心中对于法律的道德价值追求与坚信将会崩溃,他也不可能获得成功,所以他显得非常的无力。而蓝金
其一,蓝金以控制的方式,正是现实主义法学家观点的最佳反映和描述,只是他用到了极致。
其二,伊斯特选择用善良、道德感等方式让陪审员凭着良心来审判,正是揭露了陪审员制度在法律程序资源效益分配的缺陷。因陪审员的知识背景、生活背景、认识方法、种族意识等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陪审团就会产生不同的裁决结果。
故而,心理因素似乎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通过心理学分析和法律分析的相导性,透视法律制度本身的局限性,能够让我们在法律程序效益最大化和正义之间的冲突豁然开朗。但是不能在法律的框架设计之中寻求到正义,却要依靠像伊斯特非正当方式来寻求正义,这或许正是陪审团制度以及法律程序资源分配之间的另一重冲突之所在。正义的诉求必须经过程序正义方能得到实质之正义,当程序正正如埃里希所说:“从长远看来,除了法官的人格外,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保证实现正义。”即使陪审制是民主政治在司法制度中的反映,有着公民追求自由、民主的传统的重要象征意义,但它能否与正义顺利对接,关键仍在于人的因素。在人的框架内,如何才能寻到真正的正义,又将如何寻得,这又是另一个问题的真正开始。
作者简介:李清青(1985.7―),女,四川绵阳人,西南财经大学法律硕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二十二章 人为灾难的医学救援.pptx
- 030904《项目实施进度里程碑确认单》.xlsx VIP
- 治疗篇第六章骨伤科四肢病证推拿讲解.ppt
- 2025年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七年级下册英语课件Unit 3《Keep Fit》(Section A 1a-1d).pptx VIP
- 福特嘉年华说明书.pdf
-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员及使用人员岗位职责.pptx VIP
- 江苏省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pdf VIP
-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docx VIP
- 八年级下数学期中测试题(a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