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雪景山水瓷画前世今生
浅谈雪景山水瓷画的前世今生 古代文人名家喜爱作雪景画,客观上来说雪景是一个既清纯,又浪漫的一种自然景象,主观上说雪景画是表现出画家的心境和人格追求的一种形式。古代雪景画所表现出的意境大多为孤独、宁静、清净、生命等意境。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而画家的画的意境恰恰是通过自己所处的时代,家庭社会背景,甚至是一个人一生坎坷的经历。把自己内心深处埋没已久的感情,不但是画了大好河山,更是画自己的内心,将感情的流露到了自己的画中。使人在欣赏这幅画时感到别具一格的美感,这就是一幅画的妙境。古代雪景画所表现出的意境大多为孤独、宁静、清净、生命
山水画在六朝独立,受老庄“任自然”、“逍遥游”思想濡染颇深,在功能问题上由人物画的教化伦理作用而转向审美愉悦作用。实际上主张山水画作为一种摆脱名利杂念、修身养性的方式。这是生于乱世的正直清高的文人所可能采取的独善其身之道,往往在艺术形象中寄寓一定的道德象征意义,比如把松树比拟“君子”。这种山水功能观对后世隐退型的文人画家颇有影响
雪景山水画一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据文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王维首创。明代沈周在看到王维《万峰积雪图》后,曾写出如下题文:“城中十日暑如炙,头目眩花尘土塞。僧楼今日见此卷,雪意茫茫寒欲逼。古?扌蘖?枝袅矫,下有幽簧侧从碧。隔溪胶艇不受呼,平地贯渚无人迹。”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云:“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五代时期巨然的《雪图》中描绘的雪景山水威武壮阔,寒气逼人,主山双峰屏立,雄岩峻险,表现出奇峰积雪霭霭的北地景致,俨然具有北宋气度,而两侧锯齿状的岩块,看似突兀奇倨,但却有增强画作张力的视觉效果。中景楼阁隐现山石间,客旅行於山径上,近景则画河岸两侧,枯枝树石。这幅画可以说是雪景山水先祖,宋明时曾为宫廷收藏,画上钤有”缉熙殿宝”大印,明纪察司半印及乾隆诸收藏印。诗堂上董其昌题”巨然雪图,董其昌鉴定”。巨然擅山水,师法董源,所画峰峦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其人多画江南山水,深受文人喜爱,雪景图是他的稀有之作,不论是风格还是画法上都和他以往大相径庭,是他画作上的一次突破。同为五代时期的荆浩的《雪景山水图》也是极具代表性,整幅画面以墨取韵, 以笔取其山水的大体结构得其阳刚之美,以墨渲染见其仪姿得其阴柔之美。荆浩注重对真山真水的体察,善于图绘北方雄伟的山川风貌,他是第一个对笔、墨作了明确界定,指出笔刚主气,墨柔主韵,二者浑然一体,乃为气韵俱盛。第一个提出“水晕墨章”,用“有笔有墨”来衡量历来山水画的得失,是一位最杰出的早期理论家和实践家
北宋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范宽的《雪景寒林图》,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梁楷的《雪景山水图》堪称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经典之作,描画了两个身着白色披风、头戴风雪帽的骑驴人穿行山谷的情景。画面右边的两棵老树,有着虬曲的枝干和稀疏的树叶,是梁楷以细致的笔法刻画出来的。画面中部以簇点画密林,而山体的皴笔则较少,在以淡墨渲染的天空映衬下,给人以白雪皑皑之感,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到了元代,画家们更加注重构图的美感,在姚廷美的《雪山行旅图》里,画面上虽然运用了大量的留白与渲染,但作者精妙的笔墨和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段,依然是画面充满生机,即使在白雪皑皑的寒冬,山川仍然有其精神和气魄。从布景上看,作者延续了北宋山水画可居可游的构图方式,把人与山川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打破冬日山川的荒凉感。为了突出冬日景象,江面与天空都以淡墨晕染;而为了强调山头积雪,天空的墨色有意加重,这也使整个画面更加统一
雪景在国画中已经走过几千年的历史,然而,在陶瓷上作雪景画还是唐代才开始出现。由于陶瓷材质和烧窑技术的原因,陶瓷雪景画是难之又甚。雪景画在陶瓷上的大多数表现方式是釉上彩,然而在最早,康熙时期亦有用青花来描绘雪景的,用浓青料勾勒山石、树木等景物轮廓,用淡青料来渲染天空和湖面,利用陶瓷瓷胎本身的白来作雪。直到在现代青花艺术领域中,雪景青花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管是因为工艺技术的问题还是表现技法的问题,披沙拣金,难见珍品。乾隆时期的珐琅彩和粉彩是雪景瓷画的温床,也是鼎盛时期。在雍正时,试炼珐琅彩成功,而且炼制出许多进口料没有的彩料,有软白、酱色、香色、淡松黄色、浅绿色等等彩料,其中的软白色就是就成为了雪景瓷绘制的重要彩料。到了民国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