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种草养益虫水稻杀虫剂减八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种花种草养益虫水稻杀虫剂减八成

种花种草养益虫水稻杀虫剂减八成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作物,也是病虫害防治用药最多的作物,推进水稻科学减量用药,对于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意义非同寻常。当前,各地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了蓄养天敌治虫、健身栽培防病、养鸭吃虫除草等很多好的技术和方法,我们选取了三个地方典型经验,希望为读者提供有益借鉴 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寺平村,有片百亩稻田有些与众不同:这里的田埂全用泥垒成,且长满杂草;稻田路边,别的植物丛生,中间还“抠”了个小池塘;若仔细听,耳畔能传来久违的蛙声…… 这样的景象,缘于吕仲贤团队多年的设计试验成果。吕仲贤是浙江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的副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长年专注于水稻害虫防治技术的研究,成功实现用生态防控技术,来减少农药施用量。这里便是他带领的团队与金华市植保站合作创建的首个示范基地的核心实验区 释放天敌以虫治虫 “过去农民滥用农药,把稻田中的害虫连同天敌都杀掉了,害虫天敌就像稻田免疫系统的抗体,一旦虫害入侵,天敌又没有,自然呈暴发式增长。此时,人们往往会盲目加大农药用量,导致抗药性和害虫再猖獗,以及对生态平衡的破坏,造成恶性循环。”吕仲贤认为,改变这一植保现状已迫在眉睫。经过多年研究,他强调“栽培健康作物、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应用有益生物、科学使用农药”的植保策略。在他看来,利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来控制水稻害虫,完全可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2008年,吕仲贤领衔的团队在寺平村建设首个示范区 吕仲贤告诉记者,这项绿色防控技术的核心就是“以虫治虫”,即保护稻田的生态环境,利用蜘蛛、寄生蜂等天敌,来代替农药消灭害虫。这些益虫原先稻田里都有,只是因为长期施用农药,被集体扼杀。为了增加益虫的战斗力,农科人员还搬来“救兵”,往稻田里补充释放天敌 赤眼蜂是稻田里害虫最惧怕的天敌之一,记者在浙江省农科院实验室看到,其个头比芝麻粒还小,它们可将卵产在害虫的卵里,害虫尚未出生,就成了小赤眼蜂的食物。如今,赤眼蜂的应用已实现工厂化繁育,在害虫发生高峰期,农科人员以蜂卡的形式,在稻田中进行“淹没式”人工释放,能有效降低水稻螟虫的种群数量 用花草为天敌安个家 7月的稻田里,早稻已抽穗。傍晚时分,晚霞如火,这里蛙声四起 吕仲贤告诉记者,田埂上杂草丛生,并非无人打理,而是刻意种植的,其学名叫做香根草,是经多年反复实验筛选出来的功能性杂草,可引诱二化螟、大螟到草上产卵,同时该草对幼虫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可有效降低田间害虫的种群数量和危害 走完一圈,记者发现,农科人员还在田埂和田块间,按一定间隔分批种植了芝麻、茭白、秕谷草等植物,而这些都是为害虫天敌服务的。比如:秕谷草、茭白等是储蓄植物,可在水稻非生长季节,为寄生蜂等益虫提供替代食物和庇护场所,目的是利于天敌种群的增长,维护稻田生态系统平衡;而芝麻则是益虫们的“补品”,叫做蜜源植物,顾名思义,即为天敌提供花粉和花蜜,让益虫寿命更长、寄生能力更强、繁殖得更多,是农科专家从几十种植物中挑选而来的 为了修复稻田的生态功能,农科人员还在百亩田园内人工建造了一个生态岛,用于模拟稻田的湿生环境,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相比而言,这里的植物种类更丰富,可为益虫提供越冬、越夏、繁殖的场所,及农事操作干扰时的庇护所。吕仲贤形象地说,做这么多,就是为了给害虫天敌们安个家,长年守卫庄稼 此外,稻田内还有序摆放着众多诱捕器,其内置性诱剂,可直接诱杀水稻螟虫雄性成虫,干扰成虫交配,有效降低害虫的下一代种群 可减杀虫剂八成多 听起来,这项技术只是种种草、养养寄生蜂,但绝非如此简单,光是储蓄植物、蜜源植物等的选择,就需大量的试验;而对稻田进行生物多样性的布局,更是个系统工程,需长期积累与改善 经过连续七年在寺平村示范区的研究试验表明,通过这一系列配套技术,可平均减少化学杀虫剂用量八成以上,控制害虫危害损失总体在3%以下,所产稻米达到无公害标准,并逐步恢复和强化了稻田生态系统的控害功能,保持水稻的稳产优质 当地种粮大户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使用这项技术后,虽然需多花精力种植诱虫植物和芝麻,增加了劳力成本,但与过去相比,能省去不少用药成本,而这样产出的大米因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大大提升。目前,这项水稻害虫生态工程控制技术已被农业部列为主推技术,在浙江、贵州、湖南、江西等部分地区开始示范推广 尽管吕仲贤的探索已有明显成效,但由于生态控制技术成本大、见效慢、技术要求高,严重阻碍了其推广与应用。对此,吕仲贤呼吁,政府部门在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研究投入的同时,能否对推广诱杀技术、释放天敌和使用生物农药等非化学防控技术应用,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 (来源:农民日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