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传说虽已古老,高山流水却源远流长。高山流水何处寻,斜阳夕下问苍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高山流水穿越时空的隧道,在感人的默契中依旧相依于天地之间,美,在刹那间成了永恒。 中华古韵,十大名曲之一 《广陵散》大约产生东汉后期。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刑而绝世。《广陵散》的背后,包含了聂政和嵇康两个典故。 聂政是春秋战国时齐国著名勇士。“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成了《广陵散》的曲情,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等,并未因故事的走样而减色。 嵇康是魏晋时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才智超绝、旷迈不群,他对司马氏集团的抵触招来杀身之祸。嵇康临刑一曲《广陵散》成千古绝响。 千年后重听此曲,不能不念及聂政,不能不遥想嵇康。 中华古韵,十大名曲之二 《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 “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士人的隐逸,据其价值取向,可分儒之隐和道之隐。前者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天下有治则进,天下无道则隐。儒之隐大都抱有“兼济天下”的抱负。而道之隐则无功利目的,通过遁世来使心灵获得最彻底的明澈和宁静。《平沙落雁》所表现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应属儒之隐。 中华古韵,十大名曲之三 中华古韵,十大名曲之五 《十面埋伏》公元前202前,楚汉相争,双方会战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三十万汉军围住十万楚军。汉方为瓦解对方军心,叫兵士们唱起楚歌,楚兵大多离家已久,厌倦了连年征战。楚军中有人开始唱和,军心彻底动摇。大势已去,项羽无计可施,对虞姬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则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完拔剑自刎。项羽逃到乌江边,面对滔滔江水,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拔剑自杀。 在《十面埋伏》高昂的曲调中,传来的不仅是胜利者的欢快号角,还有失败者非凡的气概。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就这样轻松地将我们引领进了一个唯美的春江花月夜。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千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经典。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这个虚拟的场景,沉醉于这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中华古韵,十大名曲之六 《渔樵问答》 《三国演义》开篇中的几句“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做古曲《渔樵问答》的妙解。 《渔樵问答》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哲理。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渔樵问答》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中华古韵,十大名曲之七 《阳关三叠》古琴曲。歌词即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阳关”、“谓城”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 由于当时演唱时曾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咏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 中华古韵,十大名曲之八 《胡笳十八拍》 以文采武功来看,曹操应该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一个连魏武都欣赏倍至的人物,虽是女流,理应属绝顶人物。此人就是蔡琰。 建安十三年,曹操得知好友蔡邕之女蔡琰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赎回,而蔡琰的两个幼子却不得不留在匈奴。这段史实,被后人称为“文姬归汉”。蔡琰归汉后,悲叹自己命运多舛,如今虽然安定,母子却天各一方,毕生不得相见。蔡琰写下了流传于世的《胡笳十八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