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节以过来人为镜().doc
第1节:以过来人为镜(1)
第一章择业之道
第一节以过来人为镜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正得失。在择业之前,大家应该以过来人为镜,衡量利弊得失,从而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首先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本书的主笔杨萃先的职业发展故事。
回首十二年的职业生涯,既有令自己悔之晚矣的错误选择,也有令自己深感庆幸的正确选择。在本节中,我对自己每一次的人生选择加以马后炮式的点评,希望读者以我为镜,借鉴我的经验,吸取我的教训,正确择业。
我的大学与职业经历如下:
1995年8月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
1995年9月~1996年12月北京某燃气公司技术翻译
1997年1月纳贝斯克饼干厂生产总监助理
1997年2月~1998年9月耐克中国有限公司销售助理(后升任销售代表)
1998年10~11月柯达中国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
1998年12月至今新东方学校英语教师;面试咨询培训师
一、关于大学规划的反思
我的大学生涯,由于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而平淡无奇。和很多大学生一样,我不喜欢也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国际政治,对我而言绝对是一个就业市场小 本人兴趣小的双小专业!如果昔日重来,如果我依然被分配到了这个双小专业,我会怎么办?
十年回眸,我的马后炮思维告诉我,大学生涯应该这么度过:
1.打造自己的通才本领
我参加并通过了三家不同的美国公司的面试,发现越是知名的大公司越是在意求职者的通才本领,而不是很介意你对该公司的业务是否非常熟悉,是否已经具备了该公司所需要的专才本领。有一个比喻可以很恰当地说明知名公司的招聘哲学:如果他们需要招聘一把锤子为他们工作,他们往往并不在乎应聘者是否已经具备锤子的外观,而是很关注应聘者是不是一块可能被打造成完美锤子的钢材。
根据我的经验,一流外企所需要的通才本领往往包括以下几点:
(1)英语口语水平
虽然我在大学毕业之前就通过了专业英语八级考试,但是我在英语学习当中犯了两个方向上的错误,其一,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听力和阅读的训练上,而在外企工作更需要的是口语表达;其二,我当时学习的素材和我的实际工作完全不接轨,我记得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晦涩难懂的西方名著,而和我一起工作的外方经理,更加希望我具备实用商务英语技能,尤其是在办公室情境下的词汇和表达,比如说Whyalwayssuchshortnotice(怎么总是最后一刻才通知我们呢?)Weshouldsticktoourprice.(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报价。)等等。当然,如果我可以和外方老板谈论一下好莱坞大片、NBA战况和国际大事,那就是锦上添花了。所以,如果重回大学校园,我会把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实用口语的练习上,掌握这个进入外企最顺手的敲门砖。
(2)计算机操作水平
虽然我在大学里学会了基本的Word和Excel操作,但是这些简单的技能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要求,我记得自己曾经因为不会使用Excel表格中的函数而连续加班一个星期才把老板需要的一个表格制作完毕。尽管我的老板非常宽容,但我还是在他的温柔的指责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并且立下了一个月之内把Excel中的重要函数全部学会的军令状!所以,如果重回大学校园,我会把Word,Excel,PowerPoint学精学透。
(3)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我在应聘柯达公司的时候险些失败在小组讨论这个环节上。逻辑思维能力已经被列为外企招聘的第一热门关键词,因为笔试和小组讨论的环节着重考查的都是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女性求职者的弱项。如果重回大学校园,我会参加辩论协会,因为辩论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提高自己思维的全面性和条理性。
2.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
第2节:以过来人为镜(2)
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应该是双匹配的,也就是说,这份职业既匹配你的兴趣,也匹配你的能力。由于我在大学里没有进行职业定位,所以在毕业后的几年之内,我一直在摸索双匹配的职业。我做了翻译工作,发现翻译工作只适合我通晓中英双语的能力,但不适合我的兴趣,因为翻译只是传声筒,我不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言论,而我恰好认为自己是相当有见解的人。我做了销售工作,发现它相当适合我与人沟通的兴趣,但是却不能使我发挥通晓中英双语的特长。摸索了三年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份双匹配的职业:培训师,因为它既适合我通晓中英双语的能力,也适合我与人沟通的兴趣。
所以,如果重回大学校园,我会在大一到大三反复尝试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既然我的兴趣是与人沟通,能力是具有创新思维并且中英文口才较好,那么我会去从事这三个职位的兼职:教师、销售和市场推广。我会利用做家教的机会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老师;我会去参加保险公司和直销公司的培训,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擅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