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作文题: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是当代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 你对此联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审题立意 “有为有不为”,就是说有些事情应该做,有些事情不应该做,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绝不能止于这个层面,否则理解就流于肤浅,例证也只能罗列。 想立意深刻,我们不妨以问导写,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而引导我们对问题做出更为深入的思考。 比如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其中做与不做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你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举个例子来说,陶渊明为什么要舍弃“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衣食无忧的仕途,而选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食不果腹的农家生活?远离官场,回归田园,这个事例不难写出来,但关键要写出这个行为背后的灵魂,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那种文人的傲骨,那种不屈的精神。只有写出了这个内在的东西,我们才能说你的思考还行。 当然也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面对这些该做不该做的事,光有判断还不够,关键在于:怎样才能做到?因为我们听惯了一些官员的忏悔,我们也深知知易行难的常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需要一种心灵的坚守。人之美德,仁义礼智,存乎一心,也守乎一心。坚持心灵的中正磊落,能于利益煎熬、死生取舍间不动摇,不迷惘,进而能成就更大的人性之美、人生之德。 从词语的结构关系看,“有为有不为”既可能是并列关系,也可能是条件关系,“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是较深刻的立意。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关系,我们在文章当中,最好是第一自然段,要明确点明,这样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思辨性,审题才会准确,立意才会无误。 二、写作注意 立意深刻只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在行文的过程中还要注意: 1、不要随意改换词语,如有的写成了“有为和无为”,写无为而治,就偏题了。 2、“有为有不为”的主语应是同一个对象,而不能用张三的“有为”对比李四的“无为”,因为如上所述“有为有不为”是个人修身养性的方法,是个人三省吾身的手段,如果写两个不同人的对比,显然在理解上就有些偏颇。 3、 “不为” 应是一种主动的放弃与追求,不能对“不为” 从被动、反面(不做坏事)理解。如写苏武、文天祥不投降就不太恰当。可写李煜、鲁迅。 当陶渊明离开官场,无所作为,隐居田园,亦有“悠然见南山”的所得,也成就了他的文坛盛誉;当杜甫无奈大呼“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在官场无作为,却写出了一部诗史。 4、“有为有不为”的事件必须落到实处,举例与分析时两方面要兼顾,要点明、写透,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带过。 如谭嗣同亦是“有为有不为”之人,他的“有不为”是什么?是在大祸临头之日,在友人极力规劝之时的绝不逃避,此所谓“所欲有甚于生者”;他的“有为”是什么?是“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慷慨赴死,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天地间浩然正气! 文段1: 且看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屈服于权贵,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人生。假使,当时面对为与不为,陶渊明作出的是另一番选择,便不会为漫漫历史再添重彩一笔、名留千古了吧!可见,为与不为是门艺术,决定着人生的高度,成就了陶渊明的绚烂人生。(缺少“有为”的内容) 文段2: 陶渊明舍弃了“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晨”的衣食无忧的仕途,远离尘世纷扰,选择“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食不果腹的农家生活,远离官场,回归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傲骨和不屈的骨性是陶渊明一生最大的成就。(缺乏点题语) 文段3:(能点题且紧扣话题) 还记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吗?他不为,不愿在浑浊的官场中丧失自己的人格,不愿在世俗中腐蚀自己的本性;他有为,为了自己的追求,他毅然选择了当一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五柳先生,丰富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陶渊明因为不为,所以才能有为。他的不为不仅使他获得了高尚的人格,也使我们欣赏到一位脱凡的隐士。 5、要深入理解,避免生硬扣题。 例1、袁隆平,不为追求物质利益,而为了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埋头田地,不管风吹雨淋,留下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 例2、汉高祖刘邦,不为红尘,得以建汉;唐太宗李世民,不为自尊,喜于受谏,得以开“贞观盛世”;李后主李煜不为灯红酒绿,专为诗作,才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 例3、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曾经有当老师和歌唱家两个梦想。实践证明,他并不适合当老师,老师是他的不为,而歌唱家才是他的真正选择。帕瓦罗蒂放弃不为,心无旁骛做他可以有为的事,最终,成为一名有为的歌唱家。倘若帕瓦罗蒂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