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校小班化教育中实施人性化管理.doc

如何在学校小班化教育中实施人性化管理.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在学校小班化教育中实施人性化管理

如何在学校小班化教育中实施人性化管理 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 赵海燕 内容摘要: 教育是科学,是文化。小班化教育理念是紧随时代的产物,是文明、进步的体现。其具体、本质的表现在于: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孩子视为一个生命体,更为人性化地关注个体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力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幸福的乐园,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全面推进二期课改。课改对教材的改变可谓是脱胎换骨,不仅充分关注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兴趣的激发、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知识积累、获得的过程。可以说如今的课堂教师们动足脑筋,力求让学生参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体,体现课堂中愉快学习。但就学校的班级管理来说,尽管在班级的规模上较以前缩小,(如:人数从几年前的五、六十人减少到三十人的小班。)我们的教育管理依旧是传统式的师道尊严,经验化的管理模式。显然,没有科学的管理手段,我们的小班化教育只能停留在一个概念。如何来体现出小班化的教育理念呢?本人通过对行政管理学的系统学习,对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理念的再理解,观察日常小班化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对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认为小班化教育应凸现出“人性化管理”。 一、当前国内外小班化教育的目标与实际现状 我国二期课改对中小学小班化教育的要求 上海的小班化教育研究始于1996年,以市教委和市教科院张雪珍、毛放领衔的《步出高峰后,优化教育资源及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研究》课题报告的发表为标志。1999年《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改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蓝皮书的发表,二期课改正式启动。最早进行试点研究的12所学校到1998年的50所学校,又发展到2001年的300多所学校,到了2005年,全上海的中小学校已全面铺开。可以说,小班化教育正带者二期课改的全新理念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么二期课改对小班化教育提出了怎样的教育目标呢?首先先让我们来明确几个名词吧。 小班化教育,即是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它的核心内涵分三个层面:小班、小班教育、小班化教育。 小班——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小班”的班额数有不同的界说。上海地区的“小班”概念主要是指20-24人规模的班级。 小班教育——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3。小班化教育——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论支配下实施小班教育的过程。即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运用适合小班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是着眼于社会发展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开展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的全新科学课程观和整体学习观。二期课改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强调学生的素质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包括在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揭示了提高素质的根本落脚点,并强调素质的动态性和发展性,把学生素质的发展作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培养目标和根本所在。在德育观:德育不是思想政治课的“专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说教。所有学科都肩负着青少年道德的培养。所有教师都应当成为德育工作者。德育要润物细无声,增强德育的时代感,与时俱进改进德育方式。2000年黄菊9月25日在对上海市教育调研时指出,上海已经进人后工业化和信息化间隔这样一个历史时代,从教育发展思考,它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也就是教育必须超越工业时代。而现行教育恰恰更多地适应工业时代,比如:在体制上仍然是划一化、标准化、同步化,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基本是“一个模子里塑造出来”,按照教育家吕型伟的话,仿佛“天安门仪仗队式的人物”,他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扎实,但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现行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型,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论”依然一统天下;课堂即教师先讲概念、定律、法则和原理,学生课后操练概念、定律、法则和原理,考试也考的这一些。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学生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动地学习,很少逆向思维,很少问题意识;从现行培养目标来看,比较少的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也就是比较少的考虑怎样从“一个学校的人”培养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更多地关心学生的成绩、分数、升学率,怎样使学生考上学校。在这种“”的思想影响下,学生的成长受到扭曲,成绩和分数成为学生家长、老师的“命根子”,而学生的品行、道德、操守、信念、自信心、积极的情感体验、社会责任感等等,都摆在了次要的位置。,注重共性,忽视个性,现行的教育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需要进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国家之一。然而他们在发挥这一现代教育制度长处和优势的同时,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其在个别教育方面的不足。为此,英国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