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本2 相信未来文本导学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诗文,体会诗人内心的痛苦之情和对未来的执着信念。2.借鉴诗歌中比喻的修辞手法练习写作。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灰烬(jìn) ②依偎(wēi) ③摇曳(yè)④曙光(shǔ) ⑤瞳孔(tónɡ) ⑥轻蔑(miè)⑦脊骨(jǐ) ⑧不屈不挠(náo) ⑨睫毛(jié)(2)多音字①予 ②与③露④杆2.理解词义(1)摇曳:摇荡。(2)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表现十分顽强。3.选词填空(1)寄予·给予①新任经理年富力强,公司职工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尽快扭转公司的亏损局面。②我们只有把握好一些细节才能为未来家居生活给予保障,及时地发现问题,才能规避问题。解析 “寄予”指寄托或给予(关怀、同情等)。“给予”指供给,供应。二者有相同之处,但在精神寄托方面,常用“寄予”。(2)摸索·探索①中国的多重资本市场还在建设中,创业板刚刚起步,转板制度还需要摸索一段时间。②《决定》一方面围绕反对“四风”,对加快改进作风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另一方面明确提出,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引人注目的是,《决定》提出要“探索实行官邸制”。解析 “摸索”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常是经验、方向、门径、技术等。“探索”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对象常是奥秘、原因、根源、知识、实质、本质等。1.自由诵读,体会如何读准诗歌的节奏。答: 答案 初读时我们要体会诗行的多节拍艺术效果。如: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同时前三节要读得缓慢、深沉,最后一节要读得短促有力。2.品读诗歌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答: 答案 作者多选取那些带有痛苦和悲哀色彩的客观物象,前三节朗读时要流露出作者对残酷现实的无奈和痛苦,最后一节要读出作者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铿锵有力。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朋友”语气要亲切、自然。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努力”语音要重,读得庄重一点。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相信”“热爱”要读得响亮饱满,激情昂扬。1.仔细阅读一、二、五、六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探究点拨]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分析诗歌意象时分三步走:①明确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意象);②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③总结意象意义,即分析其中的情感或哲理。答: 答案 第一节: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第二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是孕育着新的希望第五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第六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2.作者相信未来的依据是什么?答: 答案 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作出公正的评定。相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定。3.此诗写于1968年,江青读过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你认为这是一首“灰色的诗”吗?答: 答案 当“文革”的迷雾使人们陷入迷茫与混乱中,人们为命运哀叹之时,食指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从诗人那真挚的诗句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所以说,这首诗并没有让人感到灰暗,而是充满了真挚和坦诚,回荡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1.请分析第三节前三句在运用比喻上有什么精妙之处。答: 答案 这节诗前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位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指”与“排浪”有相似点:五指长短不一,且并排在一起,与一道又一道“涌向天边的排浪”相似。“排浪”不仅绘出了浪的形,还表现出壮阔的景象。将“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手掌”宽大,而“大海”也宽广,二者相似。以上两个比喻写出了力量之大、范围之广,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把“曙光”比作“笔杆”,用语新奇,形象地写出了曙光的神奇力量。早晨的光线射开来,看起来像一根根的、长长的、笔直笔直的“笔杆”,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瞬间的感觉。“曙光”写出了青年人的朝气与斗志,“温暖漂亮”写出了青年人的温馨与可爱。2.诗人为什么在第三节改变了诗歌的句式?答: 答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