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皮影“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奏的悲欢离合调,演的历史奸与恶。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这正是融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为一体的皮影艺术的真实写照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成为中国民间艺术天宇中极为璀璨的一颗明星,千百年间,影戏曾经华彩勃发,领尽风骚。皮影戏发源于我国两千年前西汉时期的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据稗史所载:“汉武帝因李夫人之死,思之不置,有齐人少翁者,自称有术能致之,帝召之入宫,乃设帐张灯,帝则坐他帐望之,仿佛见李夫人之像,由是之后,即有影戏。”据此记载判断:当时虽仅有“影”,尚不足以称“戏”;但“设帐张灯”的方法,则显然已是“影戏”之滥觞。“设帐”,即差似今日影院之银幕;“张灯”实无异于今日之有放映机。从“皮影戏”到“电影”,时代虽相距在千载以上,但渊源有别,在形式上可以说百分之百是一脉相承的。根据史料和近代民间皮影艺术流传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和证实皮影艺术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我国的陕西。唐代(618—907),由于东汉末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唐都城长安一带,俗讲僧夜晚设坛法会,以吟诵说唱形式配以连环图画,宣讲佛经和佛传故事。道教道士也以俗讲说唱形式,设坛宣讲《道德经》和道教教义。这些说唱以唐代的道曲曲牌和道教渔鼓、简板伴奏,今豫西、陇东、晋南道情皮影仍沿袭之。这种佛、道挂图俗讲,发展为悬灯隔纸以纸影与皮影说书。至今陕西华县皮影戏仍沿称“隔纸说书”。古老的华县皮影“碗碗腔”也是以印度佛教传入的击节乐器,即似小铜钟的“碗碗”而得名。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与说唱艺术结合,成为当时兴盛的市民文艺之一种,宋代的《都城纪胜》一书中还介绍了影戏制做材料的演变和表演的内容:“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镂,后用彩色皮(羊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这里所说京师人就是北宋的都城汴梁(今开封市)。宋代著名风俗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梁的市井游乐中,就有傀儡影戏之类。宋代影戏相当繁盛还表现在制做镂刻影人的艺人,成为见于记载的专门行业。宋《武林旧事》有“小径纪”一项,记载有“镞影人”即刻镂影人的行业。“武林”是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的别称,这说明从北宋至南宋,影戏又有了新的发展。因为需要众多,才会有专门刻镂影人的行业。元代统治者把影戏做为宫廷和军中娱乐,成吉思汗的大军,远征到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中国的影戏也被传播到波斯等阿拉伯国家,后来又辗转传入土耳其。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流传。十四世纪初,波斯有位历史学家雷士丹丁(Rashideg)曾记载一段有趣的影戏交流史料:“当成吉思汗的儿子继承大统的时候,曾派遣演员去波斯讲演一种藏在幕后的戏曲”(即为影戏)。现二十多个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北京皮影的人物、布景等艺术制品。明代,被称为“宣卷”的皮影艺术又有了较大发展,明武宗五德三年(1508),在北京曾举行过包括皮影戏在内的百戏大会演。明代影戏继续在都市和村镇流行,它不只受到广大下层民众喜爱,也受到文化人的推崇,从明代有名的文言小说《剪灯新话》的作者瞿佑的一首咏赞影戏的诗中,可见一斑。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明代影戏还保存着宋代讲史的传统,这段影戏表演的就是公元前三世纪刘邦和项羽争夺中央领导权的战争––楚汉相争的史实:南瓦新开影戏场,堂明灯烛照兴亡。 看看弄到乌江渡,犹把英雄说霸王。清代初叶到中叶,是皮影戏的全盛时期,河北、北京、山东、山西、东北、陕西、湖南等地区,都是盛行皮影戏的地方。十年浩劫,使广藏于民间的皮影家底毁失殆尽,传艺断代。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虽有复苏的政治环境,但在当代影视音响等新科技和流行文娱形式的冲击之下,皮影戏的濒危处境仍难扭转。目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要使皮影艺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才能使皮影艺术走出低谷,重展风采。皮影戏历史悠久 流传近千年皮影戏简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舞蹈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卷:舞蹈教学法与课程设计案例分析.docx VIP
- 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实施方案(含演练脚本).docx
- 湖南省师德师风教育读本.pptx VIP
- 2025秋教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2.docx VIP
- ISO∕IEC 20000-1:2018《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一部分:服务管理体系要求》之17-“8.1运行的策划与控制”理解与应用指导材料.docx VIP
- 验收标准内装 .pdf VIP
- 像医生一样思考(完全版).pptx VIP
- 北大附中学生家长写给高二同学的一封信导论.doc VIP
- 2025年白酒酿造工试题题库.pdf VIP
-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司在职员工学历提升的通知(专业完整模板).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