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移动基站防雷接地课件
浙江万利实业有限公司 一、雷电的形成 二、雷电的危害 三、移动基站雷害引入途径 四、移动基站防雷措施 五、电源浪涌抑制器的配置 一、雷电的形成 1、? 概述 由于大气电场的变化使空气中的云团形成带电的雷云。雷云中不同部分之间聚集着不同极性的电荷,形成100万伏到100000万伏的高电位,当电位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云团的不同部分之间、不同云团之间以及云团与地面之间产生很强的电场。当空中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引起空气分子电离,导致空气绝缘被击穿,从而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产生瞬时强火花放电,形成闪电。闪电可分为云内闪电、云际闪电和云地闪电等,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一般说来云闪发生的概率要比地闪发生的概率大得多,但它主要表现在对航空航天方面的影响;对地面通信台站影响最大的是云地闪,即落地雷。 2、雷电形成假说 根据大量科学测试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电容器。通常大地稳定地带负电荷50万C左右,而地球上空存在一个带正电的电离层,这两者之间便形成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它们之间的电压为300KV左右,并且场强为上正下负。 当地面含水蒸汽的空气形成上升气流,气流上升时温度逐渐下降形成雨滴、冰雹(称为水成物),这些水成物在地球静电场的作用下被极化(如左图),负电荷在上,正电荷在下,它们在重力作用下落下的速度比云滴和冰晶(这二者称为云粒子)要大,因此极化水成物在下落过程中要与云粒子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是其中一部分云粒子被水成物所捕获,增大了水成物的体积,另一部分未被捕获的被反弹回去。而反弹回去的云粒子带走水成物前端的部分正电荷,使水成物带上负电荷。由于水成物下降的速度快。而云粒子下降的速度慢,因此带正、负两种电荷的微粒逐渐 分离(这叫重力分离作用),如果遇到上升气流,云粒子不断上升,分离的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形成带正电的云粒子在云的上部,而负电的水成物在云的下部,或者带负电的水成物以雨或雹的形式下降到地面。当上面所讲的带电云层一经形成,就形成雷云空间电场,空间电场的方向和地面与电离层之间的电场方向足一致的,都是上正下负,因而加强了大气的电场强度,使大气中水成物的极化更厉害、在上升气流存在的情况下更加剧力分离作用,使雷云发展得更快。具体见图1雷云形成图。 图1 雷云形成图 当正负电荷区的电位达到5-6千伏/厘米时,便会触发云-地间的闪击。雷云对地面的放电,就是将负电荷移向地面的过程。由于在一般高度的物体上很少出现雷电闪击,因此要获得准确的雷电流资料往往是不大可能的。现有观察到的雷电流是单向性的,而且主要是负的放电电流。迄今为止,记录到的雷电流最大为270KA,但可能还有更大的电流。 3、雷电的统计 雷电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雷电天气的统计性质用雷暴日表示。一天中如果听到了雷声,就意味着雷电 发生在观察现场15公里以内,便定义为一个雷暴日。 根据年平均雷暴日的多少,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 中雷区、多雷区和强雷区: 少雷区为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25天的地区; 中雷区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25~40天以内的地区; 多雷区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40~90天以内的地区; 强雷区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90天的地区。 图2 全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区划图 浙江南部年平均雷暴日数在50~70天以内的地区,浙江北部年平均雷暴日数在30~50天以内的地区; 山东大部份年平均雷暴日数在10~30天以内的地区,小部份年平均雷暴日数在30~50天以内的地区; 河北绝大部份年平均雷暴日数在30~50天以内的地区; 广西南部年平均雷暴日数在90~120天以内的地区,广西北部年平均雷暴日数在70~90天以内的地区。 二、雷电的危害 1、雷电的危害表现形式 雷击的危害主要有四方面:直击雷、感应雷、地电位提高、电磁脉冲辐射。 第一是直击雷。 雷暴活动区内,雷云直接通过人体、建筑物或设备等对地放电所产生的电击现象,称之为直击雷。此时雷电的主要破坏力在于电流特性而不在于放电产生的高电位。雷电击中人体、建筑物或设备时,强大的雷电流转变成热能,瞬间可释放约数百兆焦耳的能量。 图3 基站直击雷途径图 直击雷具有强大的破坏力。闪电击中管道或导线时,雷电流可以沿线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其巨大的电热效应不仅对台站设备的机械结构和电气结构产生破坏作用,并可危及有关操作人员的安全。 第二是感应雷。它可以分为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移动L1认证考试代维集客题库一.docx
- 移位寄存器.ppt
- CAD2010教程第03章绘制基本二维图形.ppt
- 移动IP及注册过程的深入探索.doc
- 移动与卫星通信通信考试题(含答案).doc
- CAD2010教程.ppt
-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汇报.pptx
- Cache数据库管理和维护(Caché).ppt
- CAD2014绝对实用的操作技巧120个.docx
- 移动云计算导论复习资料整理.docx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