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松滋市村级债务现状、成因与化解对策(
PAGE 6
PAGE 5
松滋市村级债务现状、成因与化解对策?
? [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07AA401C11)
[第一作者简介]黎东升(1965-),男,湖北京山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黎东升 葛莉莉(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肖尚金(松滋市农业局)
[摘要] 村级债务的化解已经成为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通过对松滋市村级债务的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化债存在的问题及化债对策的研究,以期为乡村债务问题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村级债务;成因;对策;松滋市
村级债务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难点和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因村级债务引发的矛盾日益尖锐,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如何化解村级债务,已经成为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近期,笔者对松滋市村级债务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村级债务的成因、化债存在的问题及化债对策进行了思考。
1 村级经济现状及债务形成原因
1.1 村级资产债务现状
松滋市地处鄂西南,位于江汉平原与武陵山余脉的交汇地带,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兼有,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全市国土面积2235平方公里,现辖16个乡镇,251个村,耕地面积89万亩,人口84万,其中农业人口68万。
截止2007年底,松滋市251个村的村级资产总额42524.08万元,村均169.4万元,其中,村级债权22224.68万元,村均88.5万元,固定资产16322.86万元,其它资产3976.54万元。村级债务总额24872.26万元,村均负债99.1万元;村级所有者权益17651.82万元,村均70.3万元。
从村级债务的账面反映形式来看,在24872.26万元村级债务中,流动负债21894.21万元,占债务总额的88%,包括短期借款6466.16万元,应付款项15428.05万元;长期负债2978.05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2%,包括长期借款及应付款1867.84万元,一事一议资金1110.21万元。
从村级债务的形成来源来看,在24872.26万元的村级债务中,银行(信用社)借款1625.07万元,占债务总额的6.5%;单位借款4847.63万元,占19.5%;民间个人借款7196.62万元,占28.9%;个人借款利息203.54万元,占0.8%;其它应付款10999.4万元,占44.3%。
从2007年底村级债务的支出用途来看,一是生产性投入负债2810.21万元,占总债务的11.3%,其中,兴办企业投资1936.24万元,集体经营性投入693.81万元。二是公益性投资负债10166.31万元,占总债务的40.9%,其中,教育投资6030.44万元,乡村道路建设3780.74万元,公共卫生投入165.1万元。三是管理费用开支负债573.08万元,占总债务2.3%,其中,村干部报酬开支278.59万元,其它行管费开支294.49万元。四是历年来垫解各种税费7921.18万元,占总债务31.8%,其中,垫解国家税金2376.42万元,部门性收费12.08万元,乡镇统筹5532.68万元。五是利息及其它支出负债3401.48万元,占总债务13.7%。
2.2 村级债务成因分析
村级债务的形成是在农村改革发展这一大的背景下,由于政策失衡、管理不严所引发的综合反映,既有国家政策、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基层组织、基层干部管理方面的因素。
一是举债谋求发展。在发展乡镇企业“几个轮子一齐转,重点抓村办”、“无工不富”等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有些村为了兴办企业、建设基地,多方筹资,盲目投入,介入竞争激烈的各个领域,承担着很大的市场风险,最终由于技术、管理、市场、信息等原因,导致效益低下,难以偿还投资,有的甚至未投产就已倒闭,留下一笔债务。老城镇碑亭村曾是一个集体经济状况较好的村,90年代初因兴办造纸厂,借贷近200万元,结果未投产就被关闭,目前该村负债331.17万元,人均负债1300多元,已资不抵债142.38万元。
二是政府职能转移。在“普九”达标、农网整改、乡村道路建设以及各项达标升级活动等方面,各级政府以“人民事业人民办”为口号,造成政府职能缺位、转移,各村为此被动地代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建设。松滋市因公益事业建设投资形成的村级负债达到村级债务总额的40.9%。为了“普九”达标,当年是村村建校,而且校舍标准、实验室、植物园等硬件要求高,村里除了向农民集资、向学生摊派外,只得向社会借款,形成了多达6000多万元的债务,而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计生政策的落实,许多村校已无生源,校舍疏于修缮,乏于管理,加之其它用途不大,成为无人问津的闲置资产,而为此所欠下的巨额债务却因利息等原因在逐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