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课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思路。积累词汇并致用;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②懂得“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 ③体会事实论证的好处;了解掌握设问句的表达效果并学会运用。 2、过程与方法 : 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并立志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重点】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难点】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并立志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课时安排:1课时 议论文知识归纳 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三大要素 议 论 文 的 结 构 一,?基本结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 (解决问题) 二,论证结构: 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总分式——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类比论证: (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 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 议 论 的 方 式 议论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立论和驳论。 立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证明自己提出来的论点。 驳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反驳某一错误的论点或相关的论据、论证。 立论和驳论是从正反两方面对问题的论述,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 议论文的特点: 内容具有理论性 结构具有逻辑性 语言具有概括性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抽象性 概括性 严密性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作者 罗迦·费·因格   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曾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 《创造性纸牌》等著作。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字词归纳: 注音: 罗迦 ( )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 汲取( ) 锲而不舍( ) 释义: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本文论述了哪几个问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3) 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4-8) 坚信人人都有创造力( 9-12) 怎样成为有创造性的人(13)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阅 读 开 头 部 分 本文怎样开头? 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 画出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用问题引出论点,结合问题讲道理。 好处:新颖别致,使抽象的议论显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这四个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并说明理由  A 惟一的没有角的图形。  B 惟一的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C 惟一的非对称性图形。  D 惟一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图形。 结论: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提出论点)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这篇课文却提出相反观点,要求我们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 如果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反面说)。 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正面说)。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这一段用了两个“因此”(因为如此)。第一个的“此”是指: 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