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与中国文化一个近代的个案.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狂与中国文化一个近代的个案

狂与中国文化:一个近代的个案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摘要:在现代中国知识圈里,但最狂的大概非梁漱溟莫属。他的确狂出了意境,狂出了真性情,狂出了德 性之善,狂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格尊严。 关键词:狂,中国文化,近代中国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 在现代中国知识圈里,狂者可谓不少,但最狂的大概非梁漱溟莫属。1942年,梁漱溟 从沦陷的香港只身突围,一路惊险,别人都在为他的生命安危担心,但梁本人却非常自信, 他说:我相信我的安危自有天命。今天的我将可能完成一非常重大的使命。而且没有第二人 代得。从天命上说,有一个今天的我,真好不容易。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 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乃不会有的事! 这些狂话本来是写在给儿子的家书里,后来信被朋友拿去在桂林 《文化杂志》上发表了, 自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但梁漱溟并不以为忤,他以为这些狂言原出自家书,不足为外人道, 但既然已公开发表了,亦不须再门,只要读者不必介意,就好了。 大凡自命不凡的人内心都有点狂,但在中国这个以谦虚为美德的国度里,狂在表面的毕 竟不多,且也多为俗世所不容。实际上,在儒家老祖宗那里,狂并非是大逆不道之事,相反 倒还是一种甚为可贵的美德。孔子有言:“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 有所不为也。”按照孔老夫子的意思,如果能兼有狂者和狷者的长处,取中行之道,自然最 好;若不可得,退而求次,或狂或狷,亦不失为圣人。 的确,狂未尝不是儒家文化的精神遗产。如果说孔老夫子的中行之道修炼得十分到家的 话,那么到孟夫子那里,狂与狷就大大失衡,狂放之气溢于言表。翻开《孟子》,触目皆是 “万物皆备于我”、“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一类“ ”(志大言大的意思)之言。 孟子的这种狂气到明代王学发展到了极致。王阳明说:“我在南都之前,尚有些子乡愿 的意思。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 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有人说王学的精神就在于一个狂字,此言可谓不虚。以后 的王门弟子,出来之后一个比一个狂放,成为晚明一大景观。 梁漱溟的人格和学脉都来自王学,自然也继承了从孟夫子到王阳明的这路狂气。民国十 三年,泰戈尔来华,梁漱溟向他介绍儒学之ABC,对狂狷之气大加发挥,重点推崇。他告 诉泰氏:“狂者志气很大,很豪放,不顾外面;狷者狷介,有所不为,对里面很认真;好象 各趋一偏,一个左倾,一个右倾,两者相反,都不妥当。然而孔子却认为可以要得,因为中 庸可能,则还是这个好。其所以可取处,即在各自其生命真处发出来,没有什么敷衍牵就。…… 狂狷虽偏,偏虽不好,然而真的就好。──这是孔孟学派的真精神真态度。” 以梁漱溟的真性情,要他象孔老夫子那样得“中行之道”,显然是有点勉为其难,所以 他宁愿取狂放的偏路。好在狂也是“中行”的题中之意,不失为儒家精神之一种。 不过,从孟子、王阳明一直到梁漱溟,他们狂的哲理依据和心理资源究竟是什么呢?余 英时先生在《钱穆与新儒家》一文中有句断语,叫做“良知的傲慢”。话虽苛刻了点,但确 是这么个意思。且以梁漱溟为例。梁象孟子、王阳明一样,将人心与天地万物视为一体,他 说:“吾人生命原自与天地万物一体而无隔,顾人不自觉,却堕于形气之中,分别物我而小 之耳”。梁相信宇宙与“我”本是“通而为一”的,只有我们精神堕落时,宇宙才与“我” 分开。一个天资卓越出群的人乃不为尘世所蔽,能够以个人的道德修炼和内在的精神超越通 过不断的反身诸己“致良知”,与天地宇宙合二为一,世界本我,我本世界。肉体降临现世, 是为奉天的意志,拯救众生,这就是儒家文化里面的“承天命”。个人的良知既与天地结通, 又有天命在身,自然超凡脱俗,有了狂的资本和资格。 梁漱溟对自己“承天命”是深信不疑的。还是在那封给儿子的信中,他踌躇满志地写道: 孔孟之学,现在晦塞不明,没有人能够深窥其学说之真谛,此事除我之外,当世无人能作。 古人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