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顺读书山华严洞图》题跋
《安顺读书山华严洞图》题跋 《安顺读书山华严洞图》为刘峨士(奉璋)先生作于1945年3月。图长二三九.七厘米,纵三三.三厘米;纸本,无设色。由于年深日久,原图底色已变成棕黄。1944年“黔南事变”爆发,原藏于安顺华严洞的八十馀箱故宫国宝奉命紧急转移至重庆巴县飞仙岩庋藏。原故宫博物院驻安顺办事处主任庄严(字慕陵)为纪念在安顺的那一段难忘岁月,特委请同在安顺华严洞守护国宝的同仁刘峨士先生绘就此图。落款为“乙酉春三月为慕陵道兄写华严洞图 峨士”,引首“安顺读书山华严洞图”九个篆体大字,为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所书。图成后,庄严先生视若至宝,随身携带,遍请师友题跋。此后一直珍藏在身边,在他生前从未披露。直到他去世多年后的2010年,方由其子、台湾著名摄影家庄灵先生撰文介绍,并首次发表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紫禁城》杂志。笔者闻之,经与庄灵先生多次洽商,蒙其慨允,寄赐原图电子版并诸贤题跋,刊于安顺《黔中文化》第十七期特刊。2015年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贵州省文史馆王尧礼先生选编《民国贵州文献大系》第七辑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专辑时,将此图收入此辑中的《抗战贵州画录》。以下即该图原题跋释文及题跋者简介。值得一提的是,题跋者中,一位“习安张敬”为安顺人,即著名西南联大校歌的作曲者张清常之姊;另一位孙??姑为贵阳人,是庄严夫人申若侠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就读时的同学。杜应国谨识
马衡题跋
城南十里路回环,百折烟岚水一湾,却喜青衫迎马首,华严洞口读书山
华严洞外山甚秀折而无名,县人赵氏聚族居焉;余岁试安顺,赵氏子弟获隽者文武各二人,因以读书名其山,从所请也
百折山已深,遵岩复千转。山扃深万仞,欲往怯途远。洞门蜡炬掷两头,直下无底光难留;奋身一掷若飞鸟,回视偏惊洞门小。土花蒙蒙绿满衣,巨石碍路如双扉;牵衣屈曲入扉罅,飞瀑偏从两肩下。危崖覆釜下转空,大声如钟疑蛰龙;孤筇欲拄不得拄,地底陡复冲天风。??穷路断天愁晚,半寸烛中人复还。高低三里路蜿蜒,出履平地同登天。当时谁把华严说,已觉丰于太饶舌。我欲摩崖易旧名,读书山畔藏书穴。初一日出南门至华严洞,持烛入三里许
安顺华严洞虽为黔中名胜,而无故实可言,有之自洪北江始。抗日军兴,故宫文物庋藏于此,以避寇氛。余曾题名洞中纪其事,是可与鲁壁同垂不朽矣。 慕陵吾兄属题,因录北江诗二首于右 叔平马衡
马衡(1881~1955),浙江鄞县人,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等。著名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是继吴昌硕之后的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早年在南洋公学读书,曾学习经史、金石诸学。精于汉魏石经,注重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1952 年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过燕下都遗址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编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印存》等,著《中国金石学概要》《凡将斋金石论丛》等
马衡与庄严有师生之谊,但在文物迁台问题上却持相反立场,故一直留在大陆。北平解放后继续留任故宫博物院院长。1952年,调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1955年3月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四岁。去世前,他曾将自己多年收藏的大量甲骨、碑帖等文物捐给故宫博物院;去世后,家属又遵嘱将家藏的金石拓本九千馀件悉数捐给故宫博物院
抗战时期,马衡曾于1943年莅临安顺检视文物保管情况,并在华严洞中题词留念。后因年深日久,字迹因风化、漫漶,模糊不清,今人不察,误为庄严先生题词,盖因其中有“庄尚严”三字故也。此事经央视报道而为远在台湾的庄灵先生获知,乃有2004年再赴华严洞寻访父迹之举。几经曲折,终在洞门石壁一侧找到这一宝贵墨迹。但见残馀字迹为“……马……伍……自陪都……理故宫书画……其事……庄尚严郑……也”,其基本意思尚不明晰。尤其是题词中出现父亲自己的名字而非落款,这一不符常规之举令庄灵先生产生了疑虑。正是这一疑惑,使庄灵回到台湾后,迫不急待地打开了家藏而一直未多加注意的《安顺读书山华严洞图》,希望从中寻找一些求证的依据。果然,在图后父亲的第一段题跋中,已明确记载洞中题词为马衡先生。至此,一桩悬案终得了结。后据有关专家根据照片反复推敲、考证,可将马衡题词的内容还原如下:“卅二年鄞邑马衡偕伍蠡甫自陪都来整理故宫书画与其事者庄尚严郑世文也”
此亦可算故宫国宝留给华严洞的一桩轶事罢
徐炳昶题跋
吾国西南,山川阻深多奇境;然因都人士??至其间,故少有知者;但如石船山阳明洞之类,则地以人重矣。黔南安顺南五里许有华严洞,风景佳绝,抗战期中慕陵先生保管国宝,藏于是洞中,以避敌人之残毁;事后又请友人作图,以存纪念;则斯洞也,将与石船山阳明洞,永远存留于邦人君子之记忆中,不待言也 。 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徐炳昶题于陪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