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与发展.docVIP

互联网时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与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时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与发展

互联网时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摘 要:苏州桃花坞年画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及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在我国民俗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现代印刷技术的冲击,桃花坞年画日趋衰落。互联网时代,桃花坞年画的传承和发展应该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借鉴其他民俗艺术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快捷的特点走向国际,探索出符合时代特点的发展新途径 关键词:桃花坞;年画;民俗;传统艺术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165-02 年画艺术在中国古代有着吉祥幸福的美好寓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劳动人民过年风俗的演变和发展,从而形成了一种我国民间特有的具有象征意味的装饰艺术。木版年画的历史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和宗教信仰、祭祀等等。而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因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国内流派繁多的年画中可谓是独树一帜。它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但具有图文并解、题材多样、故事连续的特质,在构图上也是丰满、精巧,富有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之美 一、桃花坞年画衰落的历史原因 桃花坞年画在康熙、乾隆年间进入兴盛时期,木版年画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深入到家家户户。太平天国运动时,清兵围攻苏州,大多数店铺被大火烧毁,经营年画的店铺自然也未幸免于难,大量的年画作品毁于一旦,许多珍贵的年画资料也就此失传。桃花坞木版年画艺术从此一蹶不振 民国初年,因受到西方印刷术的冲击,传统木版年画渐渐失去了广大的市场。直到19世纪初,桃花坞木版年画艺术家创作了许多以当今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新潮物件为主题的作品,但这一类年画的数量及其有限,在当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破坏了经济,搞得民不聊生、百业俱废,势必又对年画艺术造成了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大革命”对于文化艺术是一场浩劫。当时,桃花坞年画被认为是封建迷信,遭到大量损毁,在此期间,桃花坞木版年画全面停产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大批画家和匠人以他们的满腔情投入新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创作中。桃花坞年画开始慢慢得到复兴。如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我们步入了一个文化多元交融的新时代,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促使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眼花缭乱。城市环境和每个人的生活习性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桃花坞木版年画也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静静地藏匿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除了部分专家学者和慕名前来的收藏爱好者愿意购买外,普通市民无人问津。年轻一代对桃花坞木版年画更是缺乏了解、不感兴趣,更不可能愿意学习桃花坞年画的制作技艺。桃花坞年画的传承和发展任重道远 二、新时期桃花坞年画传承和发展的路径 1.创新宣传渠道与政府扶持政策 在互联网时代,桃花坞年画若要恢复以往的兴盛,必须做好年画制作工艺的传承,并在宣传渠道、政府扶持政策方面有所创新。1979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被重新组建起来,人们又开始关注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了新鲜血液的加入,桃花坞木版年画作品的创作再次充满了活力,焕发了生机!桃花坞年画的创新之路迈出了振奋人心的探索步伐。但是一直到2000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所拥有的设计师仅两名,刻工、印工也只剩3个人,几乎是处在停产的状态。为了继承和发展桃花坞年画艺术,苏州工艺美术局和苏州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在2001年6月联名上书苏州市市政府,就 “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的划转工作提出请示。等到2002年的5月,“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终于正式划转到了苏州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这使得原本已经陷入低谷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艺术开始了它继承发展的新阶段[1] 桃花坞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需要来自艺术院校的支持,也需要学院派的声音来为它的发展建言献策。但是真正要让大众认识、喜爱并且愿意来学习桃花坞年画的制作技艺,还是要依靠传统媒体以及网络等传播介质大力宣传。目前,艺术收藏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制作是桃花坞年画的主要发展方向。那么,能否以商业软文的形式将与桃花坞年画相关的旅游纪念品进行包装?软文通过报刊杂志的刊载广泛地传播,再配合网络新媒体,比如微信公众号、兴趣部落等,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互动关系,扭转认知、培养兴趣,从根本上重新培育桃花坞年画的社会土壤 在年画艺术相关衍生品的开发上,也要尝试题材的创新。现在市面上的儿童故事绘本大多画工粗糙,严重妨碍了少年儿童的认知审美发展。桃花坞年画恰好有以多张连续性的年画来叙述戏文故事的形式,将《杨家将》《西游记》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小说故事改编成拥有桃花坞年画特色的儿童故事绘本,既拓宽了桃花坞年画的市场,又能让少年儿童从小就接触到桃花坞年画独有的艺术风格,做到“年画要从娃娃抓起!”更何况,一个孩子的背后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