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斋记事》述论.
《东斋记事》述论 摘 要: 《东斋记事》是北宋范镇写的有关时事见闻的一部史料笔记小说,记载了大量北宋故事,为后人研究北宋的政治、经济、社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然而后人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对《东斋记事》的成书、内容、价值及体现的范镇思想进行了探讨,以便人们对该书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 《东斋记事》 笔记小说 北宋 范镇
范镇(1007―1088),字景仁,四川华阳人,世称范蜀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一生著述甚丰,曾参与编修《仁宗实录》、《新唐书》、《玉牒》等,并自撰《文集》一百卷、《谏垣集》十卷、《内制集》三十卷、《乐书》三卷、《东斋记事》十卷等。《东斋记事》内容多涉及反对王安石变法,蔡京等变法派得势后,该书被禁,多有佚失,今汝沛点校的中华书局本分五卷并附有补遗、辑遗,为今最完整的版本。该书内容丰富,涉及大量北宋故事、典制、名人轶事及蜀地的风土人情,且多为作者亲身经历,史料价值很大。学界对《东斋记事》研究较少,曾枣庄的《忧国常先众,谋身亦勇归―论蜀公范镇》,对《东斋记事》有简单介绍和评议;许勇的《〈东斋记事〉异名佚文考》在对其异名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又辑佚出十三条,给后人研究提供了方便。本文拟对《东斋记事》进行初步研究,以使后人增加对该书的了解,从而对北宋和范镇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一、《东斋记事》的成书
(一)成书目的及命名
作者曾参修《新唐书》和《仁宗实录》等,作为史学家,对史书记载的史料价值极其重视,正如该书自序所言,旨在效仿唐人“著书以述当时之事”,然“而近代以来盖希矣,惟杨文公《谈苑》、欧阳永叔《归田录》,然各记所闻而尚有漏略者”。作者希望此书能补北宋史料,以便后人对宋史考证研究。因其在所居地方之东斋编撰而成,所以名为《东斋记事》
(二)成书时间
正如范镇自序中言,“既谢事”后于所居地之东斋撰完该书,约在元丰年间撰成。今本点校者汝沛根据其点校本补遗部分“世言疥有五德……今六十有六,故录之”[1]49。认为熙宁年间范镇已开始着手撰写《东斋记事》,后者更言之有理
二、《东斋记事》的内容
《东斋记事》原本十卷,由于内容多涉及反对王安石变法。蔡京等变法派得势后,该书被禁,鲜有流传。南宋党禁缓解后,其他书目对该书又重新著录和引用。因旧本已不传,清初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136条,分五卷,又从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曾?V《类说》中辑出24条,归为补遗部分。今汝沛本从《永乐大典》等书中新辑出四库本所无的23条,附在辑遗部分,为今最全版本。今汝沛本分五卷并附有补遗、辑遗,共183条。后许勇的《lt;东斋记事gt;异名佚文考》在对其异名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又辑佚出十三条,总计196条
(一)内容来源
正如作者自序所写,内容是范镇“追忆馆阁中及在侍从时交游语言,与夫里俗传说”所得。作者博览众书善于修史,身为朝臣见闻甚多。笔者将其内容来源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亲身经历。作者身为朝臣,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很多记载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如卷四“剑门山”条“剑门山崖壁……予庆历末得告归,过剑门关”[1]33。又如卷五“白子仪为予言:吉州有捕猿者”[1]42。“予尝于朝天岭见猴数百千”[1]42―43,该书有许多主语是“余”和“予”的条目,无疑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2.博览群书。作者曾参修《仁宗实录》、《新唐书》、《玉牒》等,作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自然会涉猎群书。《东斋记事》中不乏作者引用它书的情况。如卷四:“蒙顶者,《书》所谓蔡、蒙旅平者也。”[1]37―38又如卷五“张文裕言:契丹尝云其北室韦人皆三眼,见二眼者则惊怪之。然前史书《室韦》、《突厥传》并不载之。”[1]43作者善于治史,自然也会阅读大量史书,不会随便听信传闻
3.听人转述。该书有多处词条明确记述是转述于他人。如“予尝使契丹,接伴使萧庆者谓予言:达怛人不粒食,家养牝牛一二……”[1]59。又如“萧庆尝言:契丹牛马有熟时,有不熟时,一如南朝养蚕也。予问其故,曰:有雪而才露出草一寸许时,如此则牛马大熟。若无雪,或有雪而没却草,则不熟。”[1]43―44该书多有记载范镇听闻契丹之事,看出范镇时刻不忘心系国事心忧天下的情怀
(二)编纂体例
正如之前所述,因该书无旧本流传,该书原来编纂体例无从考究,今以汝沛本观其体例,笔者归为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较为繁杂。笔记“体例驳杂,为例不纯,难以区别”[2]185。《东斋记事》作为史料笔记,内容广泛,涉及北宋政治、经济、人物轶事、典制、蜀地名胜及民俗、契丹、鬼卜奇事等,往往一个条目政治、典制、人物逸事等相互掺杂,难以确切归类,同时有些条目掺有对话或者范镇评述,内容编撰较为随意
2.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