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湖南地区食盐来源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时期湖南地区食盐来源初探.

北宋时期湖南地区食盐来源初探   摘要:北宋时期,今湖南地区属荆湖南、北二路管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淮盐是官方唯一允许在湖南地区销售的食盐。不过,淮盐的价格很高,数量有限,质量较差,给湖南地区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湖南地区即使有井盐生产,产量也是非常少的,无法解决湖南地区的食盐供应问题。天圣以后,广盐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产量提高了数倍,急于扩大销路。元丰七年(1084)以后,广盐在郴、道二州销售 关键词:北宋;湖南地区;食盐来源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16)03-0051-05 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宋史》卷一百八十二《食货下四》记载:“其在淮南日楚州盐城监,岁鬻四十一万七千余石,通州丰利监四十八万九千余石,泰州海陵监如皋仓小海场六十五万六千余石,……天圣中,通、楚州场各七,泰州场八,海州场二,涟水军场一,岁鬻视旧减六十九万七千五百四十余石,以给本路及江南东西、荆湖南北四路。旧并给两浙路,天圣七年始罢。”北宋时期,今湖南地区属荆湖北路和荆湖南路管辖。从这条材料来看:整个北宋时期,湖南地区的食盐都是来源于淮盐。事实上,这样的论述是很不准确的。笔者认为:北宋时期,湖南地区食盐的主要来源不仅仅是淮盐,广盐也是重要来源,甚至可能还有少量湖南本地生产的食盐。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北宋时期湖南地区淮盐运销情况 淮盐的主要产地是泰州、通州、楚州等地,产量很高,销路也很广。但是,淮盐对今湖南地区的供应数量较为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荆湖地区食盐供应问题比较紧张。这是因为:一方面,官方定价非常高,一般人很难买得起;另一方面,官吏们为了牟取私利,在食盐里掺杂沙土,使得淮盐的质量也不好 (一)淮盐进入湖南地区的数量 《宋史》卷一百八十二《食货下四》载:“初,荆湖亦病盐恶,且岁漕常不足,治平二年,才及二十五万余石。三年,拨淮西二十四纲及佣客舟载盐以往,是岁运及四十万石。四年,至五十三万余石。”治平二年(1065)以前,销往荆湖地区的食盐较差,数量也很少;治平四年增加到53万余石,是治平二年供应量的两倍有余。据此可知,治平三年以前荆湖南、北二路食盐供应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 笔者认为,造成治平三年以前湖南地区缺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湖南地区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吴松弟先生认为:“北宋是湖南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太平兴国五年至元丰元年,户年平均增长率达17.6‰,高居全国各分区第一。”虽然整个北宋时期湖南地区人口数量在全国来说并不算很多,但是增长速度位居全国第一。在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原来的食盐行销数量显然是不够的,北宋政府无法增加食盐运销数量,从而导致湖南地区长期缺盐 其二,淮盐产量减少 由前面所引材料可知,宋初淮南盐场可以产盐156.2万余石,天圣年间(1023-1032)减少了697540余石,因此,北宋政府不得不缩小淮盐的行销范围,不再供应两浙路。笔者认为,淮盐产量减少三分之一以后,仅仅停止供应两浙路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据前引《宋史 其三,交通运输条件较差 据前引《宋史首《诏谕一》“雍正元年上谕”有这样一段话:“湖南士子赴湖北乡试必经由洞庭湖,湖水浩瀚无涯,波涛不测。六、七月间,风浪尤险,间有覆溺之患。”由此可见,洞庭湖的航运并非一年四季都很通畅,雨季(六、七月)风浪很大,船只无法正常航行。笔者认为,在荆湖南、北二路全面缺盐的情况下,由于洞庭湖的影响,荆湖南路的缺盐情况比荆湖北路更加严重。第二个水运难题便是湘江中上游航运问题。光绪《湖南通志》卷五十六《食货二1564)两淮巡盐使朱炳如奏疏曰:“衡、永、宝三府界连广东,湘潭而上水湍急难行,淮商不便,故广盐得而乘之。”朱炳如是湖南衡阳人,对湘江的水文情况比较熟悉。从他的奏疏可以看出,淮盐运往衡阳、永州、宝庆等地很不方便。综上所述,可知北宋时期湖南地区淮盐运销的交通条件并不理想,尤其是衡阳、永州、宝庆等地,水运条件较差,淮盐运销较难 (二)淮盐的价格和质量 进入湖南地区的淮盐不仅数量较少,而且价格偏高。《宋史》卷一百八十二《食货下四-盐中》记载:“庆历初,判户部勾院王琪言:天禧初,尝以荆湖盐估高,诏斤减三钱或二钱,自后利入寝损。请复旧估,可岁增缗钱四万。许之。治平中,淮南转运使李复圭、张刍、苏颂,三司度支判官韩缜,相继请减淮南盐价,然卒不果行。”天禧初年,北宋政府曾经调低荆湖地区的盐价,由于影响财政收入,庆历初年恢复原价。治平年间(1064-1067),有四位官员要求降低盐价,但是北宋朝廷没有同意。为了保证官盐利润,北宋政府不许商人贩卖食盐。据光绪《湖南通志》卷五十六《食货998-1003)陈恕等人驳斥舒孙冕建议时说:“江、湖之地,素来官自卖盐,禁绝私商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