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气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气象

古代天气 中国古代对天气现象的观测和理论   南京气象学院 王鹏飞   远在三千年前,我国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天气实况的记录,卜辞中还反映出人们已经有预知天气状况的要求,这些都是和当时农业生产的需要相适应的。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有关气象的知识不断积累和丰富,取得很大成就。下面只就我国古代对风、云、湿度和降水的观测以及在天气现象理论和天气变化规律方面的成就,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风的观测和仪器   远在殷代,已经有四方风名:东风叫“劦”(xiá);南风叫“”(kǎi);西风叫“夷”;北风叫“”(hán)。以后逐渐发展,到汉代已有二十四方位的称呼。唐代,李淳风《乙巳占》中有一张占风图,列出了二十四个风向名称,并且指出,这些方位是由八个天干、四个卦名、十二辰(地支)组合而成。”子”指北方,“午”指南方,“卯”指东方,“西”指西方。还举例说明怎样判定风向说:凡风从戌(西北偏西)来的,须看吹向是否是辰(东南偏东);风从辛(西偏北)来的,须看吹向是否是乙(东偏南);风从乾(西北)来的,须看吹向是否是粪(东南)。这就是根据风的去向来决定来向。   我国风向器的发明很早。在西汉《淮南子》中,已经举出一种叫”伣”(xiàn)或“綄”的风向器。它很可能是由风杆上系了布帛或长条旗的最简单“示风器”演变过来的。《淮南子·齐俗训》中说:“伣”在风的作用下,没有一刻是平静的。(“视之见风也,无须臾之间定矣。”)说明这种风向器还相当灵敏。   汉代的风向器除“视”外还有“铜凤凰”和“相风铜乌”两种。这三种风向器,显示了当时风向器发展的三个方向。   铜凤凰主要安装在汉武帝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所建的建章宫里。当时建章宫东的凤阙上装了两个铜凤凰,建章宫南的玉堂的壁门上装了一个铜凤凰,是装在屋顶上的,据《三辅黄图》说,铜凤凰的下面有转枢,所以风来的时候,铜凤凰的头会向着风,好像要飞的样子。此外在建章宫北的圆阀上也装了铜凤凰。铜凤凰既然“下有转枢,向凤若翔”,它当然是风向器。但是这种风向器后来渐渐浓变为装饰品,失去了作为风向器的作用。   相风铜乌是一种铜做的形状像乌鸦那样的风向器(“相风”就是观测凤的意思),它装在汉代观测天文气象的灵台上。这是专职观测天象单位所设置的仪器,最初造得比较笨重,《玉海》说要在千里风来的时候才动。但既然是作为仪器而设置的,自然要不断改进,所以以后就渐渐做得轻巧灵敏一些,使得受小风也能转动。例如在晋代,太史令就设有木制相风乌。以后相风木乌就渐渐普遍。在唐代李淳风《乙已占》中,也描述了这种相风木乌的构造。   但是从军事和交通等方面看,最好采用构造更加简单的风向器。《乙巳占》中就指出:“常住安居,宜用乌候;军旅权设,宜用羽占。”意思是说,相风乌只宜设在固定的地方,在军队中驻地经常变化,还是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为好。   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是由“伣”等发展而来的,所用的鸡毛重约五两到八两,编成羽片挂在高杆上,让它被风吹到平飘的状态,再进行观测,这种羽毛风向器就称为“五两”。这种风向器,在唐代以前就有了,但是在唐代和唐代以后,变得十分普遍。以后“五两”就作为各种形式的简便风向器的通称了。   我国古代除观测水平各向的风外,也观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旋风,方向混乱的乱风。例如,把自上而下吹的风叫做“颓风”,也叫“焚轮风”,自下而上吹的风叫“飙风”,也叫“扶摇风”等,说明对风的观测是细致的。   观测风不单要观测风向,也需要观测风力。这是因为风力大往往是风具有破坏性的重要原因。在唐代,已经采取地面物体受风影响所表现的破坏程度来表示风力大小,例如根据《乙巳占》,当时把风力分为人级:一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堕叶,五级折小枝,六级折大枝,七级折木飞砂石或伐木(折木),八级拔木树和根。这八级风,再加上“无风”和“和风”(风来清凉,温和,尘埃不起的,叫和风)两个级,可合为十级。   云的观测和古云图集   云的观测在预报天气中用处很大。这是因为预报天气的时候,重要的在于判断未来晴雨,而雨是从云中下降的。是不是会下雨?下什么样的雨?都和云的情况有关。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重视云的观测。例如在《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上天同云,雨雪雾雾”的话,意思是说:下雪的云,在天空中是均匀一色的。也有把“同云”写为”彤云”,意思是下雪的云,色彩微带红色。   在《管子·侈靡篇》中提到:云块比较平坦,雨不会下得很大。下雨的时候如没有供应水分的云伴存,雨下不长,很快雨就会下完。(“云平而雨不甚。无委云,雨则遫已。”)这个结论只有对云有过仔细观测,并且已经提高到一定的理性认识高度,才能得出。在《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篇》中,已经把云按形状分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四种。   我国民间,很早就有许多有关云的天气谚语,作为观测云和预报天气的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