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老师。历史硕士现在进不了大学教书(个别学院有招录历史硕士做老师的,对大部分人参考价值不大),只有历史学博士才可以进入高校教书或进科研机构研究。如果想做学术研究,就需要一直读到博士。而目前历史学博士每年招录2000人,还是不少的。
哪些博士在进入大学时具有优势呢?(1)名校毕业的博士特别是本硕博三阶段都是名校(211学校尤其是985学校)毕业的博士。(2)能在核心杂志上发几篇、十几篇论文甚至是出专著的博士,这直接说明他们的创新能力强。网友hezhongyuan谈及华中师大历史学博士就业“华中师大近代史研究所今天毕业的博士就业还是蛮不错的。每年这边3年正式毕业的大概三分之一,但是找个高校教学问题不大。罗福惠老师一个学生,今天下午我们还在一起打琵琶,他3年再CSSCI上发了8篇论文,直接签约湖南师大,硕士跟着郑大华,所以他在犹豫要不要去社科院读博士后;我自己同门师姐,女孩子嘛,CSSCI上发的不多,严昌洪老师的学生,签约河北大学,这是我知道的;其他博士没接触,不知道就业情况,因为一年就毕业10个,有些还是委培,所以就业压力不太大,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好多时候我们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际”。(3)具有博士后经历的博士或者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者在国外名校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据考研论坛网友pku390在2009年2月8日的发言:“那我也谈一下,博士的就业。首先,一个主要的基调告诉你,历史学的博士,就业都不怎么样。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单说北京,有历史系的高校、研究机构就那么点,北、清、人、师,再加上社科院和首师大。但在04年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的大规模扩招后,高校的师资得到迅速补充。各个位置早已人满,好好算一下帐,很多高校5-10年内都不需要历史博士教书了。此外,2006年开始,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又开始了一个规模浩大的国家公派留学生计划,每年大约送出5000人全国,据我所知,没有一所高校的历史系能用完每年给的名额。说两个后果,第一,这些公派的人回来会与土鳖博士展开激烈竞争,土鳖竞争力明显不行。第二,为什么这么多顶尖高校用不完名额,因为硕士们读了3年,绝大多数人早已看明白,投入跟产生不成正比,找一个位置比什么都重要。”(4)家庭背景硬的人。那些在党政部门有较强背景的人、与用人单位领导关系好或者有牛老师推荐工作的人在进入高校中占有很大优势。在高校用人中关系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若有心读博,考生要在这些方面努力。
学业背景和家庭条件不好的人,如果能吃得了读研、读博乃至博士工作后的数年清苦,就去读研读博吧。在中国,通过求学仍然是无背景的人往上走的通道,尽管这几年和未来几年这个通道比以前窄很多。考研论坛网友乱了浮生对某农村出身的朋友想继续考研但由于家庭负担重想进中学早点就业问题这样回复:
“你这种想法,我当年也有,所以我当年研都没考,就去了一所私立中学。我同样是来自农村,父母也已年近六十。但我想告诉你的是,中学的生活比你想象的要苦、累,虽然每个人都经历过中学时代,但一个学生的感受和老师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当年身为学生的我们,不仅年龄尚轻,而且心中怀揣着一个大学梦,有梦想的激励,自然可以忍受苦累,更重要的在于自己清楚的知道,这种苦累的生活只有三年,三年之后便是另一片天地,不会倦怠。但作为一个中学老师,每天都面对着同样简单重复而毫无新意的工作,面对着同事间的勾心斗角(中学在职称评聘、奖金分配等方面的利益自然造成这种现象),面对着领导不留情面的训斥(确实是训斥而不是批评,在中学,领导不会把你视为一个人格对等的人),你除了学会忍受,就是要学会逢迎拍马,尔虞我诈。这样的生活,对于甘于平庸,甘于忍受的人,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心中还有一点理想主义的东西的人,一时或许可以忍受,但终究会爆发,而一旦爆发,你将失去一切。
在中国这种环境下,虽然我们对大学有种种不满,但大学无疑却还是最适合生存的理想国。优雅的环境,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对和谐,课堂言论的自由。即使功利一点说,大学里有更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有更多可以利用的资源,不论是虚拟的,还是实在的。而在中学,虽然目前素质教育的口号震天响,但无疑都是作秀。身在山东,我对那些所谓的名校有更多深刻的感受。从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到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从河北的衡水中学,到江西的临川一中,这些所谓建立了一种模式的“名校”,都是打着改革幌子,进行赤裸裸的应试教育。而且,这些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说的好听点叫管理规范,有一套近乎变态的严格模式,任何人都不得跳出这套模式有自己的个性,对学生的培养成为了真正标准化的工业品生产,老师则成为了流水线上的机器。你的课讲的再好,只要不符合所谓模式,就是无效课堂,当月奖金就会被克扣。你的课讲的再烂,再没有主见,只是严格照着模式进行,那么这就是优秀课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