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中2012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VIP

天津一中2012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一中2012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顷刻(qǐng) 中看(zhōng) 呱呱坠地(gū) 扛鼎之力(gāng) B.下载(zǎi) 剽(piāo)窃 量体裁衣(liàng) 势不可当(dǎng) C.连累(lèi) 洗涮(shuàn) 博闻强识(zhì) 嬖臣宠妾(pì) D.乘客(chèng) 眩晕(yūn) 疾风劲草(jìng) 发生口角(jiǎo)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仓皇 掎角之势 鸠占雀巢?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B.床第 矫揉造作 平心而论 有志者事竞成 C.渲泄 饮鸩止渴 鬼鬼崇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青睐 矢口否认 崭露头角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3.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英雄不怕出身低,不少现在的大明星,在未踏入演艺圈前,几乎都有一段 的血泪史。 ②为创作《新绘全本三国演义》,他与夫人再度携手,赴三国古战场 ,与千古风流人物进行灵魂碰撞。 ③亚明先生听此情况,立即表示要把这幅原作送给我。我再三 ,他执意要送。 ④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夷狄到了中原地区, 了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 A.辛酸 查访 推卸 袭用 B.辛酸 察访 推谢 习用 C.心酸 查访 推谢 袭用 D.心酸 察访 推卸 习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我们可以从他的失败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他不善于把握擦肩而过的机遇,二是他一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 B他们只具有普通人的才智,所受的教育也很一般,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善于抓住机会、制造机会,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 C这次邂逅相逢,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彼此,我们都不再是二十年前懵懂莽撞的少年了。 D我们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使塑料业务增长了两倍多。虽然功名显赫,但我显然已经得罪了总部的一些强权人物。C.姓名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很讲究避讳,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D.姓名文化是一种活的传承,我们每个人都应是他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担负起责任。 7.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我们源于上古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几乎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 B.绵延不断的谱牒上的文字记录的是人们的原始之根、文化之根、它能给人一种宗亲归属感。 C.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 D.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是我国民族伦理精髓的重要体现。 8.根据文中信息,以下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是 A.如今,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自己原始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 B.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从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 C.在古代,“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但这种人名文化现象没有得以最终的延续,如今,避讳传统已在人名文化中逐渐消失。 D.作者之所以认为姓名文化是我国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我们的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仁宗深器之。入为右司谏,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皇祜中,颇多灾异,奎极言其征日:“水旱饥馑,此天道之不顺也。地震为患,大河横流,此地道之不顺也。邪曲害政,群小纷争,众情壅塞,此人事之不和也。夫帝王之美,莫大于进贤退不肖。今天下皆谓之贤,陛下知之而不能进;天下皆谓之不肖,陛下知之而不能退。 内宠骄恣,近习回挠,阴盛如此,宁不致大异乎?又十数年来下令及所行事,或有名而无实,或始是而终非,故群臣百姓,多不甚信,以谓陛下言之虽切而不能行,行之虽锐而不能久。臣愿谨守前诏,或敢私挠,必加之罪。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