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工程-交岔点与硐室施工.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井巷工程-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主要内容 交岔点与硐室的特点 交岔点施工 硐室施工 重点内容 施工方法的选择 难点内容 施工方法的选择 交岔点与硐室的特点 交岔点是指巷道相交或分岔地点处的那段巷道。 硐室是指位于井底车场或采区,为煤矿井下生产或生产服务而开凿的地下空间,如马头门、水泵房、变电所、箕斗装载硐室和翻罐笼硐室、采区煤仓等。 交岔点及硐室特点 1、硐室规格尺寸大; 巷道断面是单个巷道断面的2~3倍。 2、工程质量要求高; 服务年限长,结构复杂,形态各异,规格不一,有些硐室还要具备防水、防潮、防火及抗渗的能力。 3、施工难度大; 有些与井筒直接相连,有些在井筒附近,井巷密集,围岩受力状态比较复杂,地压应力集中,施工中多次受爆破震动,围岩易松动。 交岔点施工 2.1 交岔点类型; 2.2 交岔点支护范围、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 2.3 交岔点施工; 2.4 施工实例。 2.1 交岔点类型 按轨道数目、车辆运行方向以及道岔类型不同,可分为四类; 单轨单侧分岔点 双轨单侧分岔点 双轨分支点 单轨对称分岔点 单轨单侧分岔点 双轨单侧分岔点 双轨分支点 单轨对称分岔点 按支护方式不同 简易交岔点 棚式支架或料石墙加钢梁支护 围岩好、服务年限短 碹岔式交岔点 料石、混凝土砌筑,现在多采用锚喷支护 服务年限长 碹岔式交岔点按其结构分 牛鼻子交岔点 穿尖(象鼻子)交岔点 牛鼻子交岔点 穿尖(象鼻子)交岔点 穿尖(象鼻子)交岔点特点及应用 长度短、高度低、工程量小、施工简单、通风阻力小,但承载能力较低。 多用于围岩稳定、巷道宽度不超过5.0m、巷道转角大于45°的交岔点。 牛鼻子交岔点特点及应用 交岔点长度较长、断面变化大、跨度大、巷道转角小、顶板不易维护。 井下主要运输巷道的交岔点对轨道的弯曲和分岔都有一定的规格要求,因此多采用适用于各种围岩条件和不同规格尺寸的牛鼻子交岔点。近年来由于锚喷支护的发展使施工安全简单、快速高效,故广泛采用。 2.2交岔点支护范围、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 1、交岔点支护范围的确定 2、交岔点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计算 计算范围一般是从基本轨起点至柱墩向支巷各延伸2m。 计算两种: 1、按不同断面分别计算,求出每段体积,然后相加; 2、近似计算。(工程中广泛应用) 1、掘进体积按下式计算 2、各种材料消耗量的计算 与体积计算法相同,只是将各断面积S换算为相应的该断面每米拱、壁、基础、充填材料消耗量。 3、柱墩端壁材料消耗量 交岔点的施工 1、稳定围岩交岔点的施工; 2、中等稳定围岩交岔点的施工; 3、稳定性较差岩层中的交岔点施工; 4、稳定性差的松软岩层中交岔点的施工 3.1 稳定围岩交岔点的施工 一次成巷,随掘随支,或掘后一次支护 3.2中等稳定围岩交岔点的施工 交岔点变断面部分起始段仍可采用一次成巷施工,而在断面较大处,为使顶板暴露面积不致过大,可用小断面向两支巷掘进,并将边墙先锚喷,余下巷道周边喷混凝土作临时支护,喷层30~50mm 然后回头再分段刷帮、挑顶和支护, 3.3 稳定性较差围岩交岔点的施工 先掘砌好柱墩再刷砌扩大断面部分的方法,根据施工方向不同有两种施工方法: 正向施工法 反向施工法 正向施工法 反向施工法 3.4 稳定性差的松软岩层中交岔点的施工 导硐施工法 分正向施工和反向施工 正向施工 反向施工 硐室施工 硐室的主要特点:断面大、长度相对较短 1、巷道连接硐室:变电硐室、水泵硐室、绞车房、带式输送机机头硐室等。 2、井筒毗邻硐室:马头门、装载硐室。 3、采区煤仓等。 4.1 巷道硐室施工方法 全断面施工法; 导硐施工法; 分层施工法。 全断面施工法 按硐室的设计掘进断面一次将硐室掘出,与巷道施工方法相同。 全断面施工法一般适用于围岩稳定、断面高度不很大的硐室施工。 导硐施工法 在硐室的某一部位先用小断面的导硐掘进,然后再进行开帮、挑顶或卧底,将导硐逐步扩大至硐室的设计断面。 应用于围岩稳定性差、断面又较大的硐室。 使围岩暴露面积和时间有效缩小,硐室顶、帮易于维护,施工安全得以保障,但施工步骤多、效率低、速度慢、工期长。随着锚喷支护技术的推广和顶板控制能力的加强,这一方法使用日渐减少。 两侧导硐施工法 中央下导硐施工法(锚喷支护) 中央下导硐施工法(砌碹支护) 分层施工法 正台阶工作面(下行分层)施工法 倒台阶工作面(上行分层)施工法 正台阶工作面(下行分层)施工法 施工注意问题 合理确定上下分层的错距,距离太大,上分层出矸困难;距离太小,上分层钻眼困难,上下分层工作面的距离以便于气腿凿岩机正常工作为宜。 施工特点: 施工方便,有利于顶板维护,下台阶的爆破效率较高; 使用铲斗装载机时,上台阶要人工扒矸,劳动强度大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