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病综合防治技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大豆疫病菌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是大豆上的毁灭性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在感病品种上可造成损 25%-50%以上,个别高感品种损失可达100%,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 关键词:大豆 疫病 防治 1.发病症状 大豆疫病为毁灭性病害,一般发病田块减产30%―50%,高感品种损失达50%―70%。严重地块绝产。大豆疫霉可侵染任何生育阶段的大豆寄主,包括幼苗出土前的烂种,烂苗和出土后的幼苗,造成猝死、缺苗、断垄,在成熟前的侵染,造成植株矮化,甚至枯萎死亡 2.病害特性 大豆疫霉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菌落形态均匀,气生菌丝致密,幼龄菌丝体无隔多核,分枝大多呈直角,在分枝基部稍有缢缩,菌体老化时产生隔膜,并形成结节状或不规则的菌丝体膨大,膨大呈球形,椭圆形,大小不等。菌丝体宽3~9μm,最适生长温度24~28℃,最高35℃,最低8℃,可以产生厚垣孢子 3.侵染规律 大豆种子萌发产生根及下胚轴时即可被大豆疫霉侵染,受侵染的根及下胚轴呈棕褐色。出土后至二叶期,主根受侵染时也呈棕褐色。三叶期到成熟前,在感病品种上,光是下部叶片黄化并向上部叶片扩展,茎基有棕褐色条纹状病斑,然后整株枯萎死亡,但植株不倒伏,叶片不脱落,内部病状为木质部和锥管束变色,在耐病和抗病品种上,病状常仅限于侧根腐烂,有时茎部有狭长的棕色、凹陷条斑,植株不死亡,仅矮化和轻度失绿,但仍可造成产量损失,有时可达40%。 大豆根部及茎基受大豆疫霉侵染并发病后,通常伴随镰刀菌Fusarium spp.的二次侵染,并在根及茎基产生大量子实体,不但加重大豆发病,而且容易导致误诊。茎部的病斑通常很快发生大豆茎溃疡病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cauliuora并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器,也加重病状并导致误诊。 大豆疫霉一般不侵染大豆叶片,但因大风暴雨病原飞溅至幼嫩叶片上时,可侵染叶片,造成叶片黄化枯萎;湿度大量,病害可向叶柄和茎部扩展。 大豆疫霉是典型的土壤真菌,只能以抗逆性很强的卵孢子在土壤中和土壤中的寄生残体内越冬并长期生存,其菌丝、孢子囊、游动孢子、休止孢等无性繁殖器官则不能在土壤中长期生存。如在25℃的土壤中,休止孢到第5天时即全部消解,菌丝在土壤中也不能作腐生生长。连续四年种植非寄主作物不能消除大豆疫病。春季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卵孢子即打破休眠萌发,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在田间释放出大量游动孢子,游动孢子随流水在田间作较远距离的传播,成为初次侵染源。游动孢子受寄主根系分泌物的吸引,朝根系游动并在根组织上休止、萌发,产生压力胞穿透寄主表皮,在寄主细胞间通过吸器作寄生生长,同时在受侵染根系的表面形成大量孢囊,并将游动孢子释放到土壤中,随流水传播,成为二次浸染源。其实,由于土壤中始终存在卵孢子,只要条件合适,卵孢子即可萌发形成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造成侵染发生,所以田间发病时,并无明显的初次浸染发病和二次侵染发病的界限 4.发病条件 4.1翻耕制度 翻耕可稀释或降低大豆疫霉的种群数量,翻耕土壤中的大豆疫霉数量比不翻耕土壤的低。另外,翻耕可改善土壤排水性能,进而影响发病程度 4.2土壤湿度和温度 大豆疫霉只能以游动孢子直接侵染寄主发病,而游动孢子的释放和运动必须具有流动水,因此,土壤水分是影响发病和严重度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低洼、易积水的粘土型土壤适合发病,而排水性能良好的砂土地发病较轻。尽管大豆疫霉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但土壤温度为15℃时能造成最大损害 4.3寄主的抗病性 无论是抗病品种、耐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大豆疫霉均可浸染并在根或茎组织内形成卵孢子,但在抗病品种上,大豆疫霉侵染24小时便停止扩展,且形成的卵孢子较少 5.防治技术 5.1应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由于大豆疫霉和大豆品种间存在专化性或基因对基因的关系,因此培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一种直接的、经济的防治措施和策略,但长期应用抗病基因易导致新的生理小种的建立和积累,最终克服该抗病基因,这个过程约需8―10年。耐病品种的遗传方式比较稳定,但耐病基理尚不清楚。在中等发病年份,耐病品种和抗病品种一样,没有任何产量损失;但在适宜大豆疫病发生年份,耐病品种的产量损失仍有24% 5.2化学防治 目前广泛应用的防治病霉属Phytopthora spp.疫病的杀真菌剂是瑞多霉(metalaxyl)。用瑞多霉作种子处理时可有效抑制苗期猝倒。瑞多霉是内吸性杀真菌剂,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保护根系的能力较弱。此外,瑞多霉还可用做土壤处理,尤其是和耐病品种结合应用时效果较好 (作者单位:151700黑龙江省明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