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河北专用).docVIP

(河北)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河北专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河北专用)

核心考点对点练——练落实知识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1.(2014·福建宁德联考)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此语实际上(  )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解析:选C。考查材料理解能力。马丁·路德的话是说印刷A、B、D不符合题意排除。2.(2014·福建泉州联考)“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竟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日期矣。”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解析:选D。材料是说书A项(高价竞售)、B项(夹带)、C项(专刊小板)而D项说法是错误的由于有夹带 “则书不必读矣”导致读书风气败坏。3.(2014·北京石景山高三期中)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C.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解析:选B。从材料“中国人的头”以及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事实可知选择B项。4.(2014·广东佛山联考)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从农耕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总结性科技成就显著西学东渐已经开始内阁制D.批判性进步思潮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的时代特征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A项是在鸦片战争以后;C项表述错误;D项对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表述也错误。故选B。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5.(2014·湖北黄冈联考)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  )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解析:选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反映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故D项符合题意。6.(2014·山东临沂联考)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 “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②市民阶层壮大 ③小说的世俗性 ④重商观念形成        B.②③④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本题要求分析明清以来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发展壮大具有世俗性的文学表现形式小说满足了7.(2014·山东烟台高三期中)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  )城镇经济繁荣统治者政治清明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解析:选A。题干的“文而不晦俗而不俚”、 “明白如话”反映了元杂剧通俗化的特点其因是经济上的城镇经济繁荣项正确;B、C、D项都是元杂剧发展的原因但不符合题意。8.(2014·四川凉山州联考)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书法 D.绘画戏剧 D.杂技解析:选C。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抓住关键信息“三五步走遍天下……”据此判断这是夸张的虚拟化场景。符合题意的是C。高频考点突破练——练规范意识 1.(2013·重庆卷)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解析:选C。“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的植物纤维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故B项错误;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北宋时期故D项错误。2.(2013·山东基本能力)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  )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解析:选A。考查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B项是描写欧阳修;C项是描写杜甫;D项是描写屈原;只有A项符合史实。3.(2012·江苏卷)“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