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如何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摘 要] 森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在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好森林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必要措施。为了充分发挥出森林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就需要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文章指出了引发林业病虫害的主要原因,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以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林业病虫害 防治工作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0-0116-01
近几年我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其中林业病虫害现象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县林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当前我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派遣技术人员对林业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引发林业病虫害原因多种多样,人类活动、滥用农药以及根治不彻底都会造成林业病虫害。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使得乱砍乱伐现象严重,天然林的面积不断减少,破坏了林业结构的平衡性;人工林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管理控制难度较大,稳定性较差;化学农药的滥用乱用提高了病虫害的抗性,同时还杀死了大量病虫害天敌;病虫害根治不彻底,无法从源头上对其进行消灭,这些因素都加大了病虫害发生概率
2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不足
综合现阶段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情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重视力度不足、监测预防不到位、防治技术比较落后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病虫害防治效果。部分林业工作者专业性不强,没有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工作态度不端正;受资金设备的制约,监测范围十分有限、监测力度不足,无法及时发现病虫害隐患,不能提前做出预防措施;防治技术还是以喷洒农药为主,缺乏创新,先进技术和设备没有得到推广运用,防治效果不佳
3 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措施
3.1 提高重视力度
林业工作者应该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全面防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更加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政府部门应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训力度,保证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幼苗的培育工作,对幼苗进行科学消毒,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3.2 做好监测预防
建立健全完善的监测预防机制,扩大监测方位、提高监测力度,及时获取林业的动态信息,当出现病虫害隐患的时候,迅速发出警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将其控制在较小区域内,防止病虫害蔓延加剧。以往年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参考和依据,对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总结,明确其频发时间段以及常见类型,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当地民众积极参与的形式,组建一支林间巡逻队伍,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巡逻监测,关注林木动态变化情况
3.3 创新防治技术
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创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利用生物防治法引进或者放养病虫害天敌,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法,既能消灭病虫害,还可以避免病虫害产生抗性。加大对林业病虫害的研究力度,弥补传统技术中的不足,对新型、有效的技术以及设备进行推广,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和防治效率。改变人工林栽种方式,推广混交林技术,对人工林的组成结构进行优化,协调好不同树种之间的关系,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结束语
经济建设的需求以及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都对林业资源需求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针对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降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减弱其影响,保证我县林业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玉杰,陈海蛟.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民营科技,2015,(5):233-233.
[2]董瑞.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农村科技,2015,(7):6-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