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渗透法制教育..doc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渗透法制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渗透法制教育   《品德与生活》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学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日常的生活,注重的是情感的教育、实践的意义。《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资源,若能善加开发和利用,就能达到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品格的双重目的。作为教师,承担着增强少年儿童法制意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而小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就越有助于转化道德行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所以,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恰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架起现实生活与法律常识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创设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各种情境,是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推动学生品格发展极其重要的媒介 一、捕捉突发情境,渗透法制意识 《课程标准》中指出:“思品课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注意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境,而这些情境恰恰反映了学生真实的生活态度。我们就可以巧妙利用,结合法律常识,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觉准守法律的习惯 如有一次我在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为集体添光彩》时,靠教室左边坐着的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吵起架来。经过缜密思考,我决定抛开原来备好的课,在黑板上写下了《当矛盾发生时……》。我准备通过这节课来培养学生思辩能力和更理智地处理与同学之间冲突的能力。我要让学生明白遇到问题和烦恼时,不要光想着自己有理,这样的话就会越想越生气,甚至会失去朋友,要先考虑集体的荣誉。如果一个人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替别人着想,就不会生气了。于是,我就停下课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女同学说她同桌老碰她的桌子,挤得她没办法坐了。男同学说女同学刚才骂她。女同学又说上节课做数学题时男同学老捣乱她。男同学又说他是想让女同学给他讲讲怎样做数学题。我听明白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心想:这节课正好在讲我为集体添光彩,想一想,何不现学现用呢?于是,我耐心地开导他们换个角度想一想,其他学生也给他俩出主意、想办法。有的说问数学题可以等同桌有空了或者下课再问,如果人家没空肯定不给你讲;有的说碰别人桌子会影响人家听课,当别人碰你桌子时,你心里一定也不高兴;还有人说同桌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集体才会和谐……不一会儿,这两个同学竟不好意思地相互到起歉来,表示以后一定要多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最后,我又对大家进行了法制教育的渗透。一个人遇事一定要冷静,才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许多人都是因为遇事不冷静犯了罪而后悔终生的。品德与生活课以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这节课我抓住了突发事件这个不可多得而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集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了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了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这节课上法制教育的渗透和品德与生活课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可喜的变化,着实让我惊喜不已。正是由于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学生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的,也是有效的 二、学会换位思考,教会依法行事 我教的学生想法多面,变化很快,也容易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此时,要通过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让学生经常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上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学会依法处理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培养他们宽容礼让、知法守法的品质 如我们班有位学生在上学路上看见一位盲人拄着一根拐杖在地上敲敲打打,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到校后,他还把盲人的动作表演给其他同学看,滑稽的动作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当我问他该怎么做才对时,他却回答得很响亮:“不应该取笑残疾人,应该帮助盲人。”由此可见他是懂得同情人、尊重人的道理的,但还未意识到这样做已经触犯了《残疾人保护法》。于是我就让他设想、体验一下盲人的心理反应和感受,然后启发他:“如果你是盲人,不小心踩到沟里,不仅没有人来帮助,还遇到旁人的嘲笑,这时你的心情如何呢?”又让他蒙上眼睛走上一段路,同时,给他讲了《残疾人保护法》第三条“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的规定。这时,这位学生才认真思索起来,思想上真正有所触动。从此,不仅这个孩子,当时所有在场的孩子们,都变得彬彬有礼了,再遇到残疾人不仅能尊重他们,还能主动提供帮助。孩子们是纯洁的、可爱的,只要恰当地引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是多么正确的一句话 三、再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