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科举选人标准与教学策略.
唐代科举选人标准与教学策略 科举制自隋朝文帝始分科取士,到唐代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在选人标准、考试程序、考场的设置等方面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其中在“选人标准”这一点上唐朝为我们今天的教书育人上有比较好的借鉴作用。我通过翻阅唐朝的一些文史资料,归纳出有以下几个方面标准:有实才,文辞修养和个人德行
1务实才
科举制自隋朝创立至唐开元年间,虽已实行了不短的时间,但就具体体制及实行方案也只算草创阶段,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唐初考试科目(尤以制举)、主考官归属、考试内容及形式等等都时有变动。先是常举中“有秀才、有明经、有明算、有明法、有书”,但因为进士科及第后升迁快且受重用,因而“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2]p1166神龙开元年间尤盛。秀才科因难度大,重者极少而逐渐遭冷遇,“高宗永徽二年,始停秀才科”。[2]p1163武周时增加武举,并“武后载初元年策问贡举人于 城殿前,试贡举人自此始”。[1]p7661考试内容上,“高宗朝,刘思立加进士杂文”;[2]p1166开元二年赋限韵脚成为定制。常举由是如此,制举随意性更大。制举“其时君贤愚好恶不同”,“其为名目,随其人主临时所欲”。[2]p1169因而“士之进取之方,与上止好恶、所以育材养士、招来奖进之意,有可选士之法,因时增损不同”。[2]p1162这些变动都或多或少地为取士增加难度,但以实才为标准始终是唐朝科举制的重要准则之一
选人标准上,“其择人有四,一曰身(取其体貌丰伟),二曰言(取其言词辩正),三曰书(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取其文理优长)”。[6]?z选举三,典八四?{以上称为四才,其中“身”与“言”属考察项目,主观性很大,“书”与“判”则是考试项目,而“书”又仅是看书法功底如何,所以“判”才是四才标准之重点所在,才真正能体现应试者治世才情。《登科记考》中收录了不少是年举子应策良篇。开元二年王丘知贡举(主考官),其征对哲人奇士科策问题目为“至如七辅八元,施何纲纪?十臣四老,正何得失?……雍时起于何年?豪社并于何代?天土、地土,此何所封?诸布、诸严彼何所主?又穆邦家而济生死,三圣之教何长?利动植而益黎元,五财之术何要?工商而业,在何先?文武二柄,适时何急?”[4]p171前五问为考察试子对史例的了解与理解,后几问题则 是关系兴邦治世之现实问题。是年此科登科者孙逖、李玄成和沈谅都洋洋洒洒的长篇论述己见。在治世思想上三者皆推儒教。文武二则,或重武,或文武并重。对治国之策李玄成说:“王者安人则 政,兴政则任官,任官必良则为政皆善,善政薄洽则庶人用康,德之本也”。[4]p178沈凉则认为:“以劳定国”、“不殆于昏淫”、“ 商而进工”。[4]p182从三者的对策中可以看出任良才、正纲纪、遏商进工是三者思想共通之处。武周朝打击压制李姓宗族,武氏权倾朝野,这按传统是不合理法的,而武氏又出自商家,李玄成认为“疾其浮侈,商以政而当遏”,[4]p180大概缘于此。三者治国思想虽有偏颇之处,但任贤才正纲纪却是当时宗族争权后的第一要务。从这点出发孙李沈三者的对策确是切重实务之良对
唐朝在对官员考核时也很重视其才能的施展情况。考功员外郎(唐代吏部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除主持考试外,还“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2]p1190后者是对在职官员或登科未任职者的考合,“五品以上不试,……六品以下始集而试,观其书判”。[2]p1171“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中者即授官”。[2]p1172一时涌现出不少才智出众者,“其奖用如山阴尉孙逖、桃林尉张镜微、湖城尉张晋明、进士王冷然,皆一时茂秀”。[2]p4481王冷然“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铟荦奇才,济世之器。惜其不大显而终”。[2]?z王冷然?{
相反,如果一旦查出所举非人,对其惩罚是很严的。“凡贡举非其人者、废举者、校试不以实者,皆有罚”,[2]p1163 并“律曰:诸贡举非其人(谓德行乖僻不如举状者),及应贡举者(谓才堪利用蔽而不言特),一人徒一年,二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6]?z选举三,典八三?{且有“开元中,……侍郎钱徽所举送,覆试多不中选,由是贬官”。[2]p1165
2重文辞
“书者试说文、字林凡十帖(说文六帖,字林四帖),口试无常限”,[6]?z选举三,典八三?{这里的“书”其实即是对“言”的考察。而这又存在很大缺限,“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试子皆背诵旧例条,这即丧失了科举取士的意义。于是永徽二年,诏曰:“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2]p1163又“天宝元年,……进士试一大经及尔雅,帖既通而后试文赋各一篇”。[6]?z选举三,典八三?{诗赋通后的策问,所提问题,内容虽有关治国方略、时务,但考生据题作答时语言也不能随意,既要清楚表达己见,又要文字精练,文章也要有气势。《登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