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一).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3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教材内容:人教社 高二年级 地理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此节课引导学生进入旅游境界,体会旅游欣赏的奥妙 学情分析:学生对旅游景点不熟悉,加大常识灌输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产生透视关系,理解纵深层次含义及视野范围的差别关系,并对景观产生不同的美感。 2.掌握构景手法、理解构景内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理念:1.。怎样选择观赏时机,场合 2.抓住景观的特点,如欣赏园林,了解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3.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重难点: 1.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2.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选择观赏位置 [引言]“远看是山,近看是川”,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观点,影响不同的原因有那些呢 1.距离不同 展示图片:课本P86图4.9武陵源群峰、P92图4.23华山,图云南九乡溶洞。 学生观察体会。 帮助分析:对于高大雄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雄伟峻秀的峰峦,应该采取远眺的方式。而对于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等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板书:2.角度不同 点击课件:展示图片“云南石林象踞石台”,让学生观察体会。 启发思考:若换个角度对“云南石林象踞石台”景观进行观赏,你还能看出它像一蹲石象吗? 教师讲解:旅游景观随欣赏者观察的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广西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地貌,有的像猿猴,有的像斗鸡,有的像大象,有的像仙人,这都是观赏者从不同角度观赏所得出的效果。对于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地点,以特定的视觉,才能获得某种形象,否则便不相似,或者形象发生改变。 板书:3.俯仰 点击课件:展示图片“黄果树瀑布”和“洞庭湖与岳阳楼”,让学生欣赏。 启发学生思考:两种景观的欣赏,其视角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欣赏,这样会收到什么效果?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像欣赏黄果树瀑布这一类景观时,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而江河以回环曲线构景为佳,湖海以旷景取胜,这些都是水景的特性,因此,欣赏像洞庭湖这类景观时,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远望俯览为佳,这样,视野开阔,美景才能尽收眼底。 提问:江河湖海边为什么多亭、台、楼、阁? 学生回答:看江河湖海重在观其势、看其旷、露其曲,因而多采用俯视的方式,且兼有登高望远的情趣,还可供游人休憩。因此江河湖海边多亭台楼阁。 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漓江”,让学生观察体会。 启发思考:假如你到漓江乘船游览,你会有什么体会? 学生回答:“人在画中游”。 教师小结:在选择观赏位置时,要综合考虑距离、角度、俯仰等因素,这样方能收到欣赏的最佳效果,达到游览的目的。 承转:在对旅游区景观进行观赏时,选择正确的位置很重要,这是对欣赏的空间要求,那么在对景观欣赏时,对于时间选择又有什么要求呢? 二、抓住景观特点 1.原因: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相同。 2.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1)主配——主景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P83图4.5故宫。(故宫大殿为主景,在中轴线上,两边建筑为配景;以中轴线为对称,显示出皇权为中心的特点) (2)层次——用墙、廊、树篱等把景区分层次丰富的各部分,用隔景、障景法造成系列景观; (3)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之内; (4)借景——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 展示图片:苏州园林(隔景、框景),课本P88图4.15框景 北京颐和园西借西山宝塔(借景) 思考:教材P89活动2,阅读《红楼梦》中对于大观园入园处的描写和图4.16,说明大观园入园设计所采用的园林构景手法及其用意。 ……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赠,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提示:把资料与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法——层次相联系) 解析:构景手法是:丰富景观层次的障景法。用意主要有:①丰富景观层次,以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②又可做门内的影壁,起阻挡视线的作用,使人无法开门突见宅院内部的情况,同时提醒作好进入内院的思想准备。 三、自然景观的美感 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①形象美;②色彩美;③动态美;④听觉美。 思考:读课本P88 相关内容完成下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 ) ①色彩美②动态美③声音美④形象美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这首绝句描写了四川成都草堂春色,体现了春意盎然、生气勃勃的形象美,诗中“黄”“翠”“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