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俗体育视角下于都客家灯彩调查与研究
民俗体育视角下于都客家灯彩调查与研究 摘要:运用田野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对于都客家灯彩民俗体育活动进行研究,针对茶篮灯、甑笊舞进行深入调查,得出以下结论:于都客家灯彩民俗体育活动是一种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与灯彩结合起来,独具于都客家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其内容丰富,表演形式独特,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客家特色,承载了于都客家人对于祖先的崇拜,祈求和平安与安定、美好愿望的一种民俗体育活动
关键词:民俗体育;于都灯彩;社会治理
1.于都县地理人文环境
于都县地处江西省赣州东部,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辖9镇14乡357个行政村,人口103.6万,人口居赣州市第一,江西省第四,是中国第四个客家人口过百万的客家聚居地,境内通行客家方言,于都地貌复杂,整个地势由一系列山岭与许多大小不等的盆山组成,河流纵横,矿藏丰富
如图1所示,该幅路线图是著名客家研究专家罗香林在1933年绘制的。这幅路线图以及它的时间界限可为梳理于都客家灯彩民俗体育活动的形成脉络取到非常重要的学术参考意义。赣南客家人经过了历史上六次大迁移,第一次是两晋“五胡动乱”时期,第二次是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第三次是在两宋时期,第四次是在明末清初时期,第五次是在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第六次是在民国至抗日战争时期粤东北的难民涌人赣南谋生。而于都客家人主要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六次大迁移的第三次南迁,宋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进入赣南北部的宁都、石城、兴国及于都、瑞金诸县
正因为于都客家人来自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环境,则带来了不同的中原及沿途迁移的民俗文化,并与于都当地生产劳动生活逐渐丰富,最终使中原文化和于都当地民俗文化进行交融,逐步产生形成了具有于都地方特色的文化,于都是客家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蕴含种类丰富的客家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在节日期间产生的于都客家灯彩民俗体育活动反映了当地习俗习惯,还呈现处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其中包括许多于都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如甑笊舞、茶篮灯就是其典型代表
2.于都客家灯彩民俗体育项目的主要分布情况
目前,于都客家灯彩民俗体育活动主要有:狮灯、龙灯、甑笊舞、茶篮灯、牛灯、龙灯、蛇灯、八仙灯、马灯,其主要分布在于都23个乡镇,详见表1
综上所述,于都客家灯彩民俗体育活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大多民俗活动如茶篮灯、龙灯、庙会均是体现于都当地的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3.于都客家灯彩特色项目――甑笊舞、茶篮灯
3.1甑笊舞
3.1.1甑笊舞简介
甑笊舞是于都县银坑镇银坑村九座屋场特有的民俗体育活动,甑笊舞作为一种于都客家民俗活动,乡俗约定,于每年的正月初六由各个屋场头人商议活动顺序,定下“座案”屋场,所谓“座案”屋场就是首先进行甑笊舞表演的场所,并由最先活动的屋场准备甑笊等道具,演出前,每个表演者燃香烛,喝酒,利用道具唱歌、舞蹈,反复十一次,随着锣鼓声的节奏,甑笊整齐的敲击,吆喝声一浪高过一浪,旁观者也为之振奋,纷纷拿起甑笊一起起舞,气氛热烈
3.1.2甑笊舞的历史渊源
甑笊舞是于都县银坑镇银坑村上营、中营、下围、撒网形、新屋、老街、有丘、席塘等九座屋场特有的民俗传统活动,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相传屈原在世时有次全家患病,屈原夜得一梦,见河下划龙船,由此所悟许愿、划龙船、请神驱病而创下划龙船的由来和风俗,据当地老人说:甑笊舞是泰和一位姓施的移居当地而传授。也有的说是一位大河捕鱼渔民所教。因“泰和”和“大河”二字,在土语中属谐音,但九座屋场自古至今无姓施人家,也无泰和迁居来的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在宋朝年问,岳飞曾驻兵银坑围剿农民起义军彭、陈氏,当时曾获俘两万余老弱病残人员,彭、陈全部退守山洞,难以攻下,岳飞便令对俘虏一个不杀,于某天,在军营与百姓共欢,载歌载舞,并跳起“敬神舞”,直至黎明,用以迷惑敌人。与此同时,则悄悄地组成20人敢死队,由被俘人员带队登上悬崖峭壁,奇袭山洞,一举歼灭敌人,大获全胜。于是,为纪念众将领的功勋,此舞蹈在银坑这九屋场沿袭下来,而且是全县唯一有此舞蹈的地方。此传统,在县志(清同治版)中有部分记载,现仍存的上、中、下营地址和牛皋井也可佐证
3.1.3甑笊舞的组织与表演过程
(1)甑笊舞的组织过程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于都银坑村甑笊舞的牵头组织人主要是由村里年长有一定地位受晚辈尊敬的长者进行组织,而现在则主要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进行牵头组织。通过对上营屋场的调研得知,该村均为刘姓村民,该屋场到目前为止只有两名有名望的老人能够组织甑笊舞,为刘太昌(79岁),刘德福(69岁,艺名刘东斗),两名老者均年事已高,在当地说起刘东斗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配电箱采购合同协议书范本详细(2025年).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写字表六年级上册字帖.pdf VIP
- (高清版)B/T 24421.1-2023 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总则.pdf VIP
- 2022年洛阳理工学院教师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docx VIP
- 天然气发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PPT课件.pptx VIP
-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7年版)》》.doc VIP
- 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工程测量技术 电子水准仪 电子水准仪.ppt VIP
- 党支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工作专题党课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