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摘要 介绍了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包括池塘选择与清整、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298-01 2011年在袁寨镇前楼村示范推广的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平均放养黄颡鱼种约930 kg/hm2,单价为25.8元/kg,花白鲢约105 kg/hm2,单价为10.4元/kg,平均苗种费用约为25 086元/hm2;塘租、电费、人员工资等其他费用56 940元/hm2;成本费约82 020元/hm2。平均收获黄颡鱼约5 220 kg/hm2,当时市价为26元/kg,获花白鲢约1 650 kg/hm2,当时市价为6.2元/kg,平均收入145 950元/hm2,利润为63 930元/hm2。现将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1 池塘选择与清整 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应具备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水源充足等条件,塘口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底部淤泥控制在10 cm左右,并配备增氧设施,池塘底质以砂壤土为好,塘口四周采用聚乙烯网片护坡。一般在投放鱼种前10~15 d平整塘埂和塘坡,并进行彻底清塘,可采用干塘清塘或带水清塘。若干塘清塘,在池底挖多个小浅坑,用漂白粉112.5 kg/hm2或生石灰1 125 kg/hm2用水化开后,趁热向四周和池中心均匀泼洒;若带水清塘,每1 m水深用漂白粉225 kg/hm2或用生石灰2 250 kg/hm2,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待清塘后,再向池塘施腐熟的有机肥2 250~3 000 kg/hm2,然后加水0.8 m左右,约7 d后即可投放鱼种。 2 鱼种放养 一般于4月中旬温度略有回升时放养黄颡鱼种,规格为36尾/kg左右,密度约为33 270尾/hm2。黄颡鱼种放养7 d后,再适当搭配花白鲢,规格为10~12尾/kg,密度为1 050尾/ hm2左右。在选择搭配鱼类时应注意,搭配的鱼类不能选择肉食性鱼类及与黄颡鱼食性基本相同的鱼类如鲤、鲫鱼等。 3 饲料投喂 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植物性饲料主要有玉米、小麦、黄豆饼、菜仔饼等,动物性饲料主要以水生蚯蚓、小杂鱼、虾等为主。饵料投喂方法可采用人工与机械投饵2种方式。投饵量应根据饵料的品种及黄颡鱼不同的生长阶段而定[1]。开始可投喂黄颡鱼专用饵料,日投喂量为黄颡鱼体重的1.5%~2.0%。若投喂配方饲料,整个投饵过程可分3个阶段:第1阶段在5―6月,日投饵量占黄颡鱼体重的2%~3%;第2阶段在7―9月,日投饵量占黄颡鱼体重的3%~5%;第3阶段在10月以后,日投饵量占黄颡鱼体重的2%左右。采用沉性硬颗粒饵料要求颗粒在水中要有15 min的稳定性,而使用浮性饵料会更好地提高饵料利用率。投喂饵料以粒径2 mm的颗粒料作为开口饲料,成鱼料粒径可达到5 mm以上。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投喂时间应以黄昏为主,一般于6:00左右(黎明前)投喂,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40%,18:00左右(黄昏后)投喂,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60%。投喂方法遵循“四定、四看”的原则[2]。投喂量正常以1.0~1.5 h内将投喂的饵料全部吃完为宜,具体投喂量应以黄颡鱼吃完而不剩为宜,否则应酌情增减投饲量。饵料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应达36%~38%。 4 日常管理 (1)勤巡塘多记录。每天坚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清晨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中午观察鱼的生长、活动情况,傍晚检查有无病害的发生、有无浮头预兆或残饵及全天的摄食情况等,发现有草污、病鱼、死鱼等应及时捞出[3]。每次巡塘后要认真做好巡塘日志及塘口生产记录,发现问题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2)调节水质和水位。应注意调节水质,一般5―6月每15 d左右视水质情况加水1次,每次加水15 cm左右;7―9月每10 d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10 cm左右,同时每15~20 d用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调节1次水质[4]。开始投放黄颡鱼种时,水位应该保持在80 cm左右,5月加深至1.2 m,6―9月逐渐加深至2 m,10月以后逐渐降低水位至1.5 m左右。 (3)适时增氧。虽然黄颡鱼较花白鲢耐低氧,但一般自5月底,每天凌晨应开启增氧设施直到天亮;晴好天气适当推迟开启时间,阴雨天应提前开;10月中下旬温度降低时,可根据池鱼生长情况适时开启增氧设施。 5 病害防治 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般在养殖过程中,治疗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黄颡鱼对硫酸铜、敌百虫等药物较敏感,应谨慎使用。可用EM菌生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