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墙头马上》中悲剧因素
浅析《墙头马上》中的悲剧因素 摘 要:《墙头马上》是元朝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部具备强烈喜剧色彩的恋爱戏。剧中的主人公李千金敢作敢为的性情和为寻求爱情奋不顾身的精神为读者感叹。历代都认为《墙头马上》是一部“大团圆”结局的爱情喜剧,但事实并非如此。从李千金曲折的爱情生活来看,它反映着封建社会对爱情婚姻的腐朽观念,蕴含着女性的悲剧因素。本文就对这些悲剧性因素进行阐述
关键词:悲剧;环境;行为选择;无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2
《墙头马上》是元朝戏曲中“四大爱情喜剧”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典戏剧之一。袁行霈先生在《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三版)中评价这部作品为“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剧”[1],许多人也只把它当做是一部桃色喜剧。对于这种观点,我更赞同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卷)中对此剧的评价:“《墙头马上》是一部最富于社会性的婚姻问题的剧本。”[2]而一个悲剧的产生,也绝不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它是众多因素合力的结果。本文就主要从作品中的环境、主人公性格以及团聚的结局这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其中的悲剧性因素
一、悲剧性题材来源
元代曲作家白朴的《墙头马上》题材来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柳。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知君即断肠。”的一见钟情到“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的不受待见,再到后来“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的悔意连连、警戒他人,这些回忆与开头的“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呼应,显示出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诗中女主人公最后终得无地自容的下场。从《井底引银瓶》中可以看出在当时青年男女的交往还是比较自由的,但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实在是难以实现。因此最终还是以悲剧结尾
到了元代,许多杂剧都是根据传统的题材改编而成,还有些悲剧性的故事呈现在舞台上的时候是以喜剧的面目表达出来的,而《墙头马上》正是这样一种作品。尽管是以喜剧的风格重新改编了这个题材,但是我认为,不管是《井底引银瓶》里的少女,还是《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面对强大的封建制度的压迫,她们对于自由爱情和婚姻的寻求都是为当时社会不允许的,她们在与命运抗争。而这种挣脱封建束缚而不得的抗争正是此剧的悲剧所在
二、环境导致的悲剧
(一)重视门第观念的社会环境
从汉代兴起至东汉时期大盛的门阀制度,以及自唐代以来盛行的门当户对的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婚姻观念,都显示出唐朝对于门第观念的顽固。而《墙头马上》的故事背景就是被安排在唐高宗即位仪凤三年
裴少俊的父亲裴行俭任职工部尚书,在第一折中,裴尚书就表明自己的儿子“满腹诗书七步才,绮罗衫袖拂香埃,今生坐享荣华福,不是读书哪里来”[3],并扬言“只等功成名就,方才娶妻”。正是怀着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在当发现藏在后花园中的李千金时才愤怒不已,强行让裴少俊休掉李千金后,迫不及待地对裴少俊道:“你只近日便与我收拾琴剑书箱,上朝求官应举去”
由此可见,裴尚书极力想以科举来实现心中的功成名就,这也正是当时社会中普遍认为的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最好标准,而李千金的闯入无疑成为裴少俊科举路上的牵绊。就像《琵琶记》中蔡公对蔡伯喈的担心“恋着被窝里恩爱,舍不得离海角天涯”[4](第四出)一样,这里的裴尚书只有以破坏“小家”的幸福来达到他的政治目的
通过科举之路进入上层社会是当时社会里所有封建家长的共同目的,裴尚书认为李裴的结合阻碍了裴少俊的前进之路,即便生儿育女也绝不姑息。所以,裴尚书一口咬定李千金“决是介优酒肆之家”,可见他认为“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戒心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实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利益,而不是个人意愿”[5],这就足以看出他内心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而李千金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必然会面对重重压迫和阻挠
(二)奉行严肃礼教的生活环境
古代的大家闺秀一般都是足不出户,待守闺中。李千金青春年华,却迟迟不遇心上人,不禁黯然。她虽生性活泼,却生在官宦之家中不得自由。在禁锢的日子里,李千金只能靠幻想来勾画自己的爱情,期待着真切热烈的爱。在“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洛阳王孙士女,倾城玩赏”这样的日子里,裴少俊与张千出来游赏,李千金第一次在墙头与裴少俊邂逅,便暗自一许芳心,并积极主动地撺掇梅香帮她传递简帖,邀约裴少俊幽会。被嬷嬷发现后,李千金更是挺身极力维护爱情,嬷嬷却冷语拒绝,并说裴少俊是恶徒,骂梅香是“奴胎”。这时的李千金羞愤不已,顶撞嬷嬷道“我待舍残生还却鸳鸯债,也谋成不谋败”(第二折),极力渴望维护爱情的李千金什么也不怕,甚至说“爱别人可舍了自己”。最后嬷嬷拗不过,便放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