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魏、唐两首月夜诗谈古诗时代风格.docVIP

由魏、唐两首月夜诗谈古诗时代风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魏、唐两首月夜诗谈古诗时代风格

由魏、唐两首月夜诗谈古诗的时代风格   摘 要:构成诗歌时代风格不同的要素是具体的、可被分解和剖析的,而非不可言说的玄妙之物。诗歌的时代风格可以从诗歌的结构或叙述方式、时空意识、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诗句的句法结构等方面来具体分析。魏明帝的《乐府诗》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可以作为讨论两个不同时代诗歌风格的引例文本 关键词:诗歌的时代风格 时空意识 自我意识 句法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的风格研究多注重在作家作品的风格上,如曹丕《典论“应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刘勰《文心雕龙“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晚唐司空图《诗品》便是按照作品风格分为二十四品,诸如雄浑、冲淡、高古、典雅、绮丽、自然、飘逸等,每一品皆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概括。严羽的《沧浪诗话》也将作家作品风格分为九品,曰: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此一类风格研究不分时代先后,可以说是一种横向的风格论,其中有的透漏出作家个性风格的意味,所以吴奔星说:“文风、文品往往是人风或人品的反映。”{1}老舍也说过:“风格是个性――包括天才与习性――的表现。”{2} 对于文学的时代风格古人也早有论述,如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说:“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区分了唐诗与宋诗的时代风格。清汪师韩的《诗学纂闻》里说:“一人有一人之诗,一时有一时之诗,故诵其诗可以知其人论其世也。”周振甫的《文学风格例话》中,将风格分为文体的风格、作品的风格、作家的风格、流派的风格、时代风格、地域风格和民族风格几类,其中的时代风格作者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形成的原因,分别为:政治治乱、反民族压迫、思想影响、文风由质朴趋向文华、文学的演变、诗人新开创的境界以及诗论的影响。可以说,这是从外部探求时代风格形成的因素。本文所言的“时代风格”,试图从诗歌文本的内部出发,借由诗歌文本本身分析不同时代的诗歌具有不同风格的内部要素。本文所谓的“风格”的含义,指的是一个时代的诗歌不同于前代之处,当我们读到一首诗,会有种迎面而来的感觉,使我们有大致的判断它是属于哪个历史时期的,比如:读“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我们知道这不会是汉魏古诗;读“兰生已匝苑,萍开欲半池”(南朝王俭《春诗》)“房栊引倾月,步檐结春风”(谢惠连《失题》)“飘花度不归”(江总《春日》)知道这些不会是魏晋时诗;读“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人闲桂花落”(王维《鸟鸣涧》)知道不会是南北朝诗。那么,是什么构成了这样的感觉和判断,将它与之前时代的诗歌区别开来,这种东西便可以称作这一时期诗歌的“风格” 本文以魏、唐两首月夜诗为引例,尝试谈一下诗歌的时代风格问题 魏明帝曹睿有《乐府诗》: 昭昭素明月,晖光烛我床。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微风冲闺闼,罗帏自飘扬。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春鸟向南飞,翩翩独翱翔。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3} 同样写人在月夜的忧思,唐代张九龄有《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4} 这两首诗的主题相近,表现了相似的人物意象,即人在月夜的忧思徘徊。从形式上来说,它们的区别自不待言,一首为五言乐府诗,一首为五言律诗。但除此之外,两首诗在风格上的不同,还表现在其他更重要的方面 首先,从结构或者叙述方式来看,曹诗接近于“赋”的手法,用白描叙述的方式,按照自然的时间顺序娓娓道来:首二句描写出一幅月夜景象,接着点出失眠的“忧人”,五六句是他看到有风吹起的室内景象,接着写他走到室外的行动以及在室外的所见所闻(春鸟哀鸣),这所见所闻引发他的感受和情思,也引发了他抒发激烈感情的行为(末二句)。整首诗叙述连贯完整,没有铺张,没有开合,没有时空的错乱安置,一切顺其自然,平白如话,显得朴实无华,无论是叙事顺序,还是所表达的情感都呈现出一种线性的发展――随着主人公在月夜的一系列行为,感情也在末二句达到顶峰。而张诗则是一番不同的气象,首句“海上”“天涯”便铺开一片广阔的时空,接下来再归结到“情人”,呈现出大开大合之势。对于“情人”在月夜的忧思,显然是有了剪裁:先概之以“竟夕”,再回头细叙其行动情思,剪裁极其简练精当,情思景物结合极为浓缩。五六句中“灭烛”“披衣”是写其动作行为,“光满”“露滋”是写景,中间连以“怜”“觉”,以此融入主观的情感色彩,幽怨凄清之感顿生。尾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不堪”一句达到情感顶峰,结句于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还寝”寻梦,仿佛是在一声轻轻的叹息声中回归结落,这便使整首诗呈现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