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品茗对苏轼诗词创作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品茗对苏轼诗词创作影响

论品茗对苏轼诗词创作的影响   摘要:茶文化指的是在发现茶,生产茶和利用茶的过程中,将茶作为能够变现人与人和自然间的情感、信仰等各样文化形态的载体之统称。历史诸多艺术巨匠和文人墨客都以茶做题材创作出很多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作品。苏东坡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创作也随处可见其饮茶、品茗、赏名泉等的生活体现,并对茶文化和诗词创作中体现的人生感悟有其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茶文化;苏轼;品茗;茶道精神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今诸多文人在钟情于茶的品鉴中诗兴大发,创作很多茶诗流传至今。苏轼一生也嗜茶如命,本文可体现出茶文化对于苏轼本人的思想与创作等方面的影响,可更多了解苏轼的人生和创作 一、苏轼品茶中的以茶养生的鉴赏体现 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创作了四千三百多首诗词,近百首与茶有关,苏轼嗜茶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一)苏轼品茶时注重泡茶的用水与火候 1.水乃茶之母,水质直接影响茶汤质量,品茶至高境界就是精茶与真水的结合。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讲到了沏茶的用水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苏轼的《西江月》中也同样记录:“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口汤发雪腴酽白,?K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描绘了茶水的形态及煎茶时注重使用山泉水,泡茶时茶叶伴随着煮沸的清泉水而上下翻腾,像神仙在山谷里飘游。苏轼常把茶喻成美丽的女子,认为饮茶品茗是件享受又值得深入感受的 2.陆羽在其著作中还详细阐述了用水火候,原文是“其沸如鱼目,微有声者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一沸、二沸至多三沸的水可以品味,四沸水沏泡无茶味不可再品。苏轼的诗词里也记录了用水火候的内容,《试院煎茶》中写道的“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就是沏茶用水火候的最佳时刻。苏轼的茶艺确实非比一般,他创作的茶诗充满了无以名状的美感 (二)苏轼品茶时注重茶具的使用 中国的茶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且制作精湛,茶具材料最佳为陶瓷,既不会夺茶香又不会有熟汤气,苏轼也讲究茶具的使用与煎茶品尝的效果,苏轼在《次韵周?r惠石铫》中写“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写出了铜壶烧水有水腥味,用铁壶会使水变得涩口,用石器烧水才会保留水质本原。后来苏轼任职于盛产紫砂壶的宜兴,苏轼对其十分钟爱,他还用紫砂泥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壶,并题诗“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后人又将这款壶命名为“东坡壶” 二、苏轼鉴茶对他的具体影响 (一)内心修养 1.心境更浪漫 《记梦二首》(一)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二)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诗中描述苏轼在一个下大雪的早晨梦到人们用纯洁的雪水烹煮小团茶,伴着温婉女子动听的歌声,苏轼沉浸在这个美妙的情境中。他在梦中写下两首回文诗,但清醒后只依稀记得两句,便续写了两首绝句。这充分体现了苏轼是非常深入的茶迷,饮茶不仅贯穿于苏轼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在睡梦中都在饮茶 2.处事更坦然 苏轼在年轻的时候对茶的要求很是严格,但他久经波折的人生,晚年时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曾经追求典雅精细但现在一切很顺其自然。他在《和蒋夔寄茶》中写道“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扁舟渡江适吴越,三年饮食穷芳鲜。死生祸福久不择,更论甘苦争蚩妍。知君穷旅不自释,因诗寄谢聊相镌。”苏轼的心境更加宽大,以淡然的心看待世界及周遭万物,更多的包容生活的种种 (二)为人品质 1.正直 苏轼曾将茶比作君子,也借茶品质的好坏来比喻君子与小人。《和钱安道寄惠建茶》中写到“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苏轼用建茶来比喻品行端正的君子,也将朝廷中奸诈的小人比喻成劣质的茶,“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取L迩崴涓辞扛〕粒?性滞偏工呕酸冷。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用惠建茶的苦味比喻汲黯和盖宽的品性,批评茶的美中不足来喻说张禹不失贤相但苟且保住自己官位的人生 2.通达 孔子的学生颜回曾经受到过老师的赞赏,孔子写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种观点则不被韩愈认同,他觉得这没有什么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苏轼《颜乐亭诗并叙》的“我求至乐,千载无偶,执瓢从之,忽焉在后”则体现出他不赞同韩愈的观点,韩愈有严肃的文学态度,但他也是游戏诗文之人,其创作认真又险怪。苏轼较之更通达且有很大调和性,他的诗词多元且游刃自如 (三)仕途交往 1.皇室赐茶 宋代皇帝精于茶道,多次赐茶于大臣。王巩的《随手杂录》中记载了苏轼从杭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